• 欢迎来到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微信
  • APP
  • 简体
  • 繁体
  • 无障碍浏览

《人民网》:山东梁山“博士梨”鼓了果农腰包

发布日期:2024-08-15 浏览次数:

金秋送爽,瓜果飘香。在黄河沿岸的山东省梁山县,数千亩梨园陆续成熟,一个个翠绿饱满的“博士梨”在微风中摇曳多姿,果农们正在忙碌地采摘、分拣、装箱、装车,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翠玉和翠冠梨今年平均亩产能达到7000斤左右,扣除人工等成本,每亩梨园的效益可以达到8000元以上。”梁山县浩辉生态采摘园的果农陈丕云高兴地对笔者说。

梁山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土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含量高;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光照充足,发展特色梨产业具有适宜的自然气候条件。梁山县栽植梨树的历史悠久,但早年种植的梨由于品种老化、栽培技术落后,产品跟不上市场变化的需求,果业生产经济效益逐年下降。为破解难题,梁山县积极推动林业科技创新,将发展梨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措施。2015年,在济宁市林业局张树军博士的帮助指导下,引进翠玉、翠冠等新品种试验栽培,采取壮苗180cm定干,大肥水起垄栽培模式,从第三年起,试种的1.8亩试验园连续保持亩产过万斤的纪录。良好的经济效益促使果农纷纷引进种植,为解决技术问题,助推果农发家致富,梁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大力支持下,创建了“梨博士教老乡”服务品牌,邀请国内、省内著名梨专家到梁山开展技术培训,帮助果农尽快掌握梨栽培新技术,开展一条龙助农行动。目前,翠玉、翠冠等早熟梨品种种植面积已达到5000多亩,比其他品种早上市一个月,皮薄肉嫩、汁多味甜、清脆爽口,肉质晶莹细腻,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尤其是翠冠梨,种植过程中不套袋,果面仍旧光洁、翠绿,打破了南方“无锈不翠冠、无翠冠不生锈”的魔咒。老百姓习惯称翠玉梨、翠冠梨为“博士梨”。

近年来,梁山县既引进栽植翠玉、翠冠梨等早熟梨,又引进山东农业大学最新选育的优质、耐贮、晚熟、抗氧化“山农酥”极晚熟梨新品种,无论梨的外观质量及内在品质,都显示出极大的竞争优势。梁山县被评选为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该县“鲁梁翠酥”秋月梨、红香酥梨、翠冠梨,“郓哥”秋黄梨、新高梨等品牌梨,在近几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中国“中华好梨”品鉴推介会中荣获10多项金奖。梁山县连续承办四届济宁市早熟梨品鉴推介会,2024年,梁山冠玉梨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梁山县林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林存魁介绍:“通过发展梨产业,建设梨产业技术体系,创建多个梨产品知名品牌,带动梨新品种、新技术的运用,建设从产地到餐桌,从品质到品牌,从果园到市场各个环节紧密相连的现代林产业技术体系,提升了林果产业区域创新能力。”(邵长春 唐芳然)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新华社》点赞济宁湿地保护工作

下一篇: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展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主题活动

主办: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