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市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019号建议的答复《关于开展济宁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的建议》

发布日期:2024-06-29 浏览次数:

谭现锋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济宁市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全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关心和支持,经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意见和落实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济宁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优化能源结构,充分发挥地热能在能源供应保障、“能耗双控”中的调节作用,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加快推动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积极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稳妥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鼓励建设地热能开发利用发展示范区,推进地热能产业科学有序发展,全市地热能开发利用水平稳步提升。

一、基本情况

与德州市等地热能富集市相比,济宁市地热资源蕴藏丰富,分为浅层地热能和中深层地热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起步较晚。全市中深层地热能为低温水热型,分布有济宁、汶上、金乡、鱼台、曲阜、梁山、微山、泗水等8个地热田,总面积4478.98平方公里,全市现有地热井10眼。中深层地热水热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热储层,现有热储层顶板埋深深度为800~2300米,出水温度为30~70℃,充分开发利用中深层地热能资源每年可节约标准煤223万吨。全市浅层地热能赋存条件较好的区域位于济宁市西部、中部,埋深100m处平均地温16~19℃,充分开发利用0-200m浅层地热能资源每年可节约标准煤422.4万吨。

由于地热能开发利用受到地下水开采保护等因素制约,目前,济宁市地热能开发利用模式主要是结合供暖(制冷)需求,因地制宜推进浅层地热能利用,具体形式是利用地源热泵进行供暖制冷。近年来,地热供暖(制冷)面积持续扩大。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58处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工程,在建工程4处,投入使用供暖制冷总面积为519.83万平方米,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同步稳妥推进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工作,在地热资源富集且集中供热未覆盖的区域,优先推广使用中深层地热能供暖。

二、工作落实情况

(一)建章立制,加强政策供给。2022年8月,出台《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济能新能字〔2022〕2号)。2022年11月,根据国家、省能源工作要求,加快对地热项目的规模化、规范化开发利用,组织县(市、区)对本辖区地热能项目运营企业在国家可再生能源管理平台完成注册及项目信息录入工作。2023年4月市政府印发了《济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明确地热资源矿业权准入管理、勘查开采区块设置、绿色矿山建设、最低开采规模、适宜开采回灌技术等要求,为推进地热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支撑依据。2024年1月认真学习鲁政字〔2023〕173号、鲁政办字〔2023〕95号、鲁自然资字〔2023〕203号等重要文件精神,印发具体工作方案,从加强地热能调查评价与勘查,加强地热资源规划引领,有序投放地热矿业权,优化矿业权审批管理,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等7个方面,明确14项具体任务。严格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出台的有利于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财政、金融等相关政策,积极帮助县(市、区)和项目建设单位,争取政策支持。邀请省有关专家,对各县(市、区)住建部门及高品质房产企业开展地热清洁能源使用科普培训,积极开展浅层地热能政策宣贯,梳理形成全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清单,指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推进浅层地热能利用。鼓励和支持高品质住宅项目积极开展地源热泵开发使用,在《建设条件意见书》中推广使用浅层地热能技术。

(二)勘查先行,深入调查摸底。在重点县(市、区)城镇开发边界内,全面开展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实施山东省嘉祥潜凸起南部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山东省济宁市乡村振兴地热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山东省巨野-成武凹陷北部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根据济宁市地热热储赋存情况,从政府决策、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开展了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区划工作,圈定了地热资源靶区,并编制地热资源探矿权设立可行性论证报告,将区块纳入《济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

(三)创新模式,打造示范工程。成功创建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已入选全省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在“民用+办公”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方面走在了全省前列。该项目被国家地热能开发利用研究及应用技术推广中心评为“第一批地热能源开发利用示范项目”,被山东省自然资源厅评为“地温能科研实验基地”。积极推进第二批省级地热能示范项目遴选工作,做好济宁市公共卫生中医医疗中心项目等地热能示范工程创建工作。

(四)聚焦重点,推荐国家典型案例。2024年2月,推荐济宁市文化中心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能源站参与省、国家典型案例评审。目前已由省能源局等3部门推荐至国家评审,全省仅推荐了5个案例。济宁市文化中心是山东省最早最大体量、最大规模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大型公共建筑。其绿色低碳能源系统设计获得了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一等奖,项目案例入选了《中国高效空调制冷机房发展研究报告(2021)》。济宁文化中心可再生能源绿色低碳能源站项目供冷面积22.48万平方米,供暖面积26.73万平方米,自2019年投入运行以来,节能减碳效果显著,每年可节约标煤8057吨(等价值),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1512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61吨,减少氮氧化物排量放302吨,减少烟尘排量放80吨。

(五)精心部署,申报省级浅层地热能重点项目。按照《关于建立省级浅层地热能重点项目库的通知》(鲁发改能源〔2023〕1045号)要求,积极开展浅层地热能入库项目申报工作,将符合条件的浅层地热项目纳入省级浅层地热能重点项目库,享受居民生活用电价格政策。2024年3月,推荐任城区龙翔.江东华府地热能项目申报入选省级浅层地热能重点项目库。该项目建设面积16.4万平方米,地热用途包括供暖和制冷,开采方式采用浅层地埋管地源热泵。

(六)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矿井余热。引导兖矿集团、济宁能源等煤矿企业,以矿井排水、乏风、生活中水及空压机余热为热源,充分利用矿井排水、乏风、生活水及空压机运行中产生的热量,满足冬季供暖、夏季供冷、澡堂洗浴热水、副井口保温及防冻、工作服烘干等需求。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持续强化地热能勘查力度。按照《济宁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中已设地热勘查区块规划投放时序开展探矿权出让工作。同时,持续加大重点县(市、区)地热资源调查评价,2024年拟开展韩庄地热田调查、曲阜地热田地热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在摸清中深层资源禀赋,为后续开发利用提供保障。

二是积极做好浅层地热能重点项目创建工作。巩固提升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成果,积极推进省级地热能示范项目遴选工作,争取我市更多项目纳入省浅层地热能重点项目库。打造地热能应用示范项目,以典型项目为样板,优先推介县(市、区)高品质住宅试行使用,持续提升建筑品质,引领节能环保高品质住宅发展。邀请省内权威专家开展推动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宣讲,组织召开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典型项目现场观摩会,用好新闻媒介等手段,广泛开展宣传,提高项目建设主体及人民群众对浅层地热能的接受程度。

三是因地制宜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结合供暖(制冷)需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引导地热能开发利用向民用住宅领域拓展,支持浅层地热能在大型公共建筑供暖需求中的应用。鼓励开展地热能与种养殖业、工业等产业的综合利用、地热能梯次开发利用,以及地热能开发运营与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相结合。持续跟进省进一步提升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编制进展,研究制定我市落实方案,在方案中明确关于浅层地热能应用指标相关要求及推进措施,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补贴政策资金支持。针对金乡县、梁山县等无大型热源、供热能力不足的县(市、区),在新建公共建筑区域优先采用地热能供暖。

四是稳妥推进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结合开发利用实际需求,严格落实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扎实做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推进“净矿”出让,优化地热矿业权登记管理服务,有效保障项目用地用林,有序投放地热矿业权。结合地热能示范工程,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在地热资源富集且集中供热未覆盖的区域,优先推广使用中深层地热能供暖,鼓励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取热不耗水”技术,强化地热尾水管理,规范回灌,严防污染地下水或进入城市管网。积极争取开发建设1-2口中深层地热开采井。

五是注重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升级改造“取热不耗水”技术,实验推广“取热不取水”技术,大力发展“地热能+”多能互补技术。加快推进地热能科技创新工程,依托山东省地热清洁能源勘查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和地热能开发院士工作站以及热泵机组生产厂家、地热勘查施工单位等,加快推进地热能科技创新。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