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客户端点赞济宁市兖州区“闲置地”变身“致富坊”

发布日期:2024-05-22 浏览次数:

走进济宁市兖州区大安镇众强肉牛养殖场,远远便能听到“哞哞”声此起彼伏,宽敞整齐的现代化高标准牛棚连片排列,牛圈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肉牛悠闲地吃着草料,饲养人员则在一边添加饲料,忙得不亦乐乎……一派热闹繁忙的乡村产业振兴画卷!

谁又能想到,这里几年前还是一片废弃的养殖场,因常年无人管理,荒草成片,垃圾成堆。如何盘活村中闲置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大安镇和谐家园新村村“两委”集思广益,广泛征求党员和村民代表的意见建议,经过考察、论证,最终决定建设肉牛养殖场。

该村建设肉牛养殖项目的优势在哪里呢?后官片区党支部书记白仲强早年贩卖肉牛,也曾养殖牛羊,拥有成熟的养殖经验、稳定的采销渠道。有了思路和方向,大安镇和谐家园新村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成立了“众强”肉牛养殖合作社。

资金是摆在面前的大问题。“由镇乡村振兴工作组牵头指导,周边几个村集体联营入股,进行了投资”,白仲强介绍,“各村集体按照出资额度享受分红,这种经营模式不仅提升了抗风险能力,还能够增强村集体和村民的收入”。同时,镇乡村振兴工作组紧锣密鼓地带领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参观了很多养殖场后,白仲强亲自设计牛棚,手把手教授员工如何科学养殖肉牛。

在几年的摸索和努力下,曾经的“闲置地”,终于变成了“致富坊”。截至目前,肉牛养殖场总投资1.1亿元,占地112亩,共建有牛棚9个,有西门塔尔、利木站、夏洛来、贺斯坦等多个优质品种,存栏量2000头,年出栏量2500头,年收入可达7000余万元,带动入股村庄集体经济增收约16万元/年。

“我们今年饲养了100头日本和牛,每头售价约20万元。随着饲养经验的丰富,我们将增加和牛的养殖数量,进一步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白仲强说道,“现在养殖场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工人岗位也增加到了20个”。

此外,养殖场配套建造了青贮池3个,约2万立方米,可储备青贮饲料和黄贮饲料共计1.5万吨,主要收购附近村庄的玉米秸秆,不仅为村民节省了收割、运输、秸秆还田等费用,还使每亩地提高收益200余元。

近年来,大安镇聚焦闲置宅基地和院落、旧村复垦土地等,对辖区内闲置土地进行摸底调查,按照“一村一策”原则,发展产业项目,为村民致富和集体增收添活力。目前,大安镇利用废弃养殖场建成和谐家园肉牛养殖场,利用废弃院落建成裴家院食品加工厂,利用旧村复垦土地建成前白楼珍稀食用菌种植基地、后白楼果香园果树种植基地。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要素保障,低效闲置土地盘活是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重要手段。下一步,大安镇将总结经验、探索路径,进一步盘活辖区内闲置土地,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大安镇党委书记杨广喜说。

截至目前,大安镇共排查清理闲置土地155亩,通过项目招引方式蓄足发展“活水”,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约160万元。(孔丽丽)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