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点赞任城区:从一棵小树苗说起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4-05-10 浏览次数:

在位于济宁市任城区李营街道的栓皮栎产业育苗培育中心,一株株还只有巴掌高的树苗,在工人们的育苗作业下,舒展身姿、挺拔而立,带来阵阵生机。

“在树苗正常生产年份,项目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00余万元,利税300余万元。”李营街道贾庄村党支部书记刘兴川掰着指头算起了账,“生产过程还可以吸纳附近村民就业,也增加了百姓的收入。”

从20世纪60年代起,李营街道靠着苗木产业,走上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作为中国第六大苗木之乡、全国特色种苗基地,形成了以李营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共同发展的苗木产业格局,从树种特性、种植技术、品种、标准规格到销售,在这里人人都能说出个子丑寅卯,前来取经的人络绎不绝。

现如今,李营街道更是抓住栓皮栎等栎树产业发展先机,围绕“栎树产业科技创新孵化”总体目标,打造全国首家“栎树产业科技创新基地”,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

作为橡树的一种,栓皮栎是国家A类珍贵树种之一,集“乡土、林荫、长寿、抗逆、食源、彩叶、新优”等众多优点于一身。位于李营街道的栎树产业技术研究院是集栓皮栎橡树“研、学、孵、产、用”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项目建有栓皮栎工厂化育苗中心30余亩,可实现优良种苗的工厂化高效栽培。

“我手上拿的这个,就是取自于栓皮栎的树皮。”山东省栓皮栎产业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刘宝宣介绍,“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树剥皮不死,就像我们剪羊毛一样,可以循环再生。而剥下来的树皮,是我们国家重要的软木工业原料,通过加工可以制成很多种类的软木制品。”

从装修建筑材料,到红酒塞、女士挎包……使用栓皮栎树皮制作的材料可以实现对高耗能材料的替代,是一种可持续再生的重要产业。据了解,项目致力于栓皮栎相关产业的技术研发、产业孵化,通过技术攻关,有效解决了栓皮栎培育周期长、亩均产量低移栽、成活率低等问题,成为全国首家“栓皮栎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目前,我们在栓皮栎产业技术上的推广取得了重大突破,现在我们把技术提高到了亩均培育20万株以上,能够把三年的成苗周期,缩短到了八个月。另外就是把成活率从原来的不足50%,现在提升到了90%以上。”刘宝宣说道。

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地落实好,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老百姓生活越来越红火的基础。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三位一体模式,项目实现了栎类优良种苗培育、菌类基质研发、软木技术推广等相关产业的技术孵化和输出。

“通过给百姓免费提供种苗的形式,以及包技术、包销售,包人员培训,最终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同体,通过我们产业技术的输出,将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增收致富,让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刘宝宣说。(鲍童 黄静)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