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济宁市创建不动产登记“济时登”服务品牌

发布日期:2024-02-01 浏览次数:

2月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树品牌 促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场)。介绍济宁市不动产登记“济时登”服务品牌创建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丰 歌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德坡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

张海鹏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确权登记科副科长

主持人

马 文 市政府新闻办

2023年4月25日,自然资源部宣布我国全面实现不动产统一登记。意味着经过十年努力,从分散到统一,从城市房屋到农村宅基地,从不动产到自然资源,覆盖全部国土空间,涵盖所有不动产物权的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全面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对于提高资源资产利用效益和社会管理效益,更好保障不动产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济宁市不动产统一登记改革于2016年正式起步,各类不动产登记实现统一登记,积极服务和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高度重视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始终秉承“高效规范,便民利民”的登记原则,持续改革创新提升便利化水平,促进不动产登记提质增效,持续规范不动产登记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服务流程,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2023年以来,为更好提升服务效能,深入开展全市不动产登记队伍作风常态化建设工作,立足济宁实际,创新开展“济时登”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扎实推进上门服务、延时服务、免费邮寄、预约登记等各项便民利企工作举措,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通过全流程“计时”服务,实现全部登记业务一个工作日“及时”办结,着力提升一小时“即时”办结率。2023年主城区不动产登记业务16万件、同比增加33%,24小时办结率100%,1小时办结率72%。

一、强化数字赋能,推动不动产登记提“智”

一是深化“数据共享”。实现了全市14个县(市、区)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平台的电子证照互通互认;通过一体化政务大数据平台向住建、税务、市场监管、民政等15个部门单位共享信息26万余条;积极借助政策优势深化数字应用,利用“爱山东”政务服务平台在线获取电子身份证、电子营业执照等电子证明材料,实现抵押登记业务全程不见面审批、无纸化办理;2023年在全市推广应用不动产电子证照,减少使用纸质不动产权证书、证明6万余份。二是实行“智能审核”。优化不动产登记功能配置,利用大数据信息比对、人工智能逻辑判断等技术手段,将不动产登记“人工审核”向计算机“智能审核”转变,目前全市16个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8个大类63种业务启用智能审核,2023年全市智能审核业务总量4.5万余件,实现相关不动产登记业务的秒批秒办、现场领证。三是推进“一网通办”。全市不动产登记机构主动升级不动产登记系统接入参数,破解网速、办公设备等硬件约束,满足“一网通办”平台网路需求。2023年全市“一网通办”业务总量8.5万余件;依托“山东省政务服务网”、“爱山东”手机APP,通过外网申请、内网审核、线上缴费的模式,全市57个新建楼盘项目上房时,实现“一网通办+交房即交证”模式下的掌上随时随地办。

二、整合优化流程,推动不动产登记提“速”

一是实施“一岗通办”。对前台受理窗口和岗位进行瘦身,将原来不动产登记、交易、税务前台“3个窗口、5个岗位”全部优化整合为“一岗通办”服务窗口,全面推行“材料同岗出入,业务一岗办结”工作模式,前台受理人员“压茬”受理业务,减少群众跑腿次数和等待时间,前后台全链条单笔业务压缩至30分钟内,“压茬受理”2个业务40分钟内办结,提升办证效率40%以上。二是实行“一表申请”。全面压减申报材料,对房屋交易、税款征收、不动产登记等3大类材料全流程优化整合,新房办证涉及的申请材料压缩至3份,二手房转移登记涉及的材料压缩至2份,确保群众“一次提交、一套材料、一窗办结”。同时,加强咨询台工作人员业务综合能力培训,串联咨询预审和受理环节业务,推动实现办证人员快速分流。三是履行“一次告知”。严格落实主动一次性告知制度,对于申请人符合委托办理、延时服务、容缺受理、告知承诺制等问题做到现场一次性告知,减少群众往返次数,真正实现了办事流程一次告知、群众业务一次办好。四是业务实施集中统一公告。对于通过“单方申请”方式化解的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由不动产登记机构统一集中发布公告信息,批量办理,避免了单户公告的繁琐,节约时间成本,为群众早日拿到不动产权证书奠定了基础。

三、创新服务方式,推动不动产登记提“效”

一是开展“预约服务”。建立了“0537-6563001”业务预约咨询热线,实现主城区不动产登记服务统一预约咨询,及时感知业务“潮汐”变化,精准进行业务分流。2023年12月1日开通以来,当月预约业务3300余件,解答咨询问题2600余次。二是实行“上门服务”。针对老年人、病人和其他行动不便等符合“上门服务”条件的群众,安排“青年志愿者”上门收集相关资料和录音录像,2023年开展上门服务185次,实施“免费送证”4823件;积极参与“政务服务夜市”,主动到运河城、济州上城和吾悦广场开展送政策服务,现场解答群众关切的不动产登记热点问题。三是建立服务兜底机制。为方便群众和企业反映办理登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除日常使用的市长公开电话、领导信箱等传统方式外,在济宁不动产微信公众号、服务大厅咨询台和一岗通办窗口均设置“办不成事 我要吐槽”微信二维码,群众可以随时扫码反映问题。安排专人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交“标准化”服务工作专班或者业务专题会进行集体研讨会商,提出解决的方式和办法,确不符合办理条件的,由专人负责做好沟通和解释工作。

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继续秉持“规范、便民、高效”原则,深入推进不动产登记改革,不断创新不动产登记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持续提升登记便利化水平,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不动产登记服务,助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齐鲁晚报记者近期,我们经常能看到可办证小区楼盘项目的消息,这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力举措,请问济宁市在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上做了哪些工作?下步还会有什么举措?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丰 歌

刚才讲到的可办证小区楼盘项目信息公告,是房屋产权确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上,相关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2023年,成立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范围、时限、办理流程等方式,积极开展市直部门包保县市区活动,相关职能部门对接指导县市区开展化解工作,组织各县市区全面彻底排查,全市列入专项整治范围住宅项目205个,目前已经全部具备办小证的条件,惠及群众近6万户。结合历史遗留问题项目群众办证进展情况,近期正在开展“迎春送温暖 办证进社区”活动,进一步扩大工作成效。

根据建立工作长效机制的要求和全市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实际情况,研究建立了项目化解长效工作机制、问题处置长效工作机制、问题防范长效工作机制,继续保留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专班,做好专项整治的收尾工作并稳妥化解专项整治外的其他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

一是常态化进行问题化解。按照省、市房屋产权颁证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对继续排查发现以及动态变化的项目进行审核认定,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工作台账。对新调整纳入台账的项目,加强日常督导调度,坚持用好市县联合会审机制,坚持群众能够办证为“唯一化解标准”,确保只要群众无过错、自愿办理的,应办尽办、愿登尽登。同步推进化解商业、办公、工业等专项整治行动范围外的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尤其是加大民营企业土地、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力度,助力企业纾困解难。二是强化项目实际问题处置。已经化解的项目有些还存在手续未完善、等效文件未出具、欠缴税费未缴纳等问题的,将开展集中处置行动,该追缴的追缴、该执行的执行、该移送的移送,确保化解工作不留尾巴。三是建立问题防范长效机制。严格落实“交房即交证”工作制度,按照《关于加强对全市房地产开发项目“全周期全链条闭合式”管理服务的实施意见》相关要求,部门各司其职,强化制度建设、补齐制度短板、抓好源头管控。健全完善工作会商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协同联动,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和工作局面,坚决防止出现新的房屋产权历史遗留问题。

 

济宁晚报记者现在各地都在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不动产登记是涉及企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请问济宁市不动产登记工作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李德坡

不动产登记在营商环境评价工作中原来属于“登记财产”指标,根据世界银行最新评价标准,现在属于“获得经营场所”指标,评价内容更为丰富、更加全面、更加符合工作实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优化登记财产营商环境工作,在登记财产缩短办理时限、精简申请材料、降低办理成本、简化工作流程等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解决了企业和群众实际工作遇到的难题,连续三年在营商环境评价中,企业和群众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评价成绩处于领先水平。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营商环境评价,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是缩短了办理时限。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逐步加快、效率意识不断加强的实际,全市不动产登记机构扎实立足于满足群众和企业需求,通过开展统一预约服务、窗口人员调配、推广一网通办等方式减少群众和企业现场排队时间,基本实现服务大厅现场业务随到随办;通过业务压茬受理、提升系统功能、信息实时推送等方式减少窗口受理和业务审核时间,已经实现除“非标准件业务”外一个小时现场直接领证。

二是精简了申请材料。针对办理非公证继承业务和凭生效法律文书单方申请业务提交材料多、获取材料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联合市法院印发了《关于开展遗产管理人办理不动产非公证继承登记工作的通知》,推荐遗产管理人后由遗产管理人办理登记,减少了各类承诺书、具结书等申请材料;印发了《关于规范依生效法律文书不动产登记办理方式的通知》,减少了群众和企业继续产权诉讼和取得协助执行文书的麻烦。

三是降低了办理成本。针对小微企业出具证明难问题,严格落实小微企业不动产登记费减免告知承诺书制度,2023年采用主动告知、企业承诺方式办理业务465件,减免小微企业不动产登记费25.5万元。为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企业间转移登记全程网办,全面实行免收企业间不动产转移登记费(含不动产权证书工本费),2023年办理企业间转移登记业务326件,减免登记费用17.9万元。

四是简化了工作流程。在前期房产交易、税务和登记人员同窗口办公和实现税费同缴、后台自动清分入账的工作基础上,全面升级“一次办好”工作流程,实现全业务、全流程“一岗办结”。房产交易、税务工作人员全部转入后台,通过实时推送的信息进行业务审核,办事群众和企业办理业务时只和窗口登记人员一个人进行互动。整合权籍调查、出让金缴纳、涉税业务、非涉税业务等不同窗口,统一调整为“一岗办结”窗口,不再进行业务分区,办事群众和企业到不动产登记服务大厅后,只需要到咨询台进行材料预审和叫号,然后到呼号窗口办理业务,实现了办事流程的最简化。

 

济宁新闻网记者不动产登记机构作为窗口服务单位,不断创新登记方式才能真正提升服务水平,请介绍一下,济宁市在加强不动产登记模式创新、提升服务能力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确权登记科副科长张海鹏

最近济宁市在创新不动产登记模式、提升服务能力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主要基于减少群众和企业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减轻群众和企业获取申请材料、登记信息的难度。

一是开展“带押过户”。为了解决设定抵押权房屋等不动产过户需要“过桥资金”的问题,印发了《关于推行存量房“带押过户”与抵押人变更登记业务的通知》,通过规范材料、优化流程、系统改造,从不动产登记流程上完全实现新旧抵押权组合、新旧抵押权分段、抵押权变更三种不动产“带押过户”模式,银行和买卖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实际自由选择登记模式,真正实现不动产“带押过户”全程无解押、过户零风险,2023年共办理“带押过户”业务198件。

二是抵押登记自动“预转现”。为了解决群众按揭贷款购房办证时需要按照银行规定时间、规定地点办理的问题,建立不动产抵押权预告登记“自动转现”服务模式,群众办证时无须联系银行,直接到服务大厅提交一套材料,登记人员通过系统自行提取双方办理抵押权预告登记时的材料,完成抵押权预告登记转抵押权登记,同时生成电子证照,通过“一网通办”平台推送银行机构,2023年5月1日实施以来,67298件抵押业务静默实现“预转现”。

三是创新实施“税费同缴”。为解决办理一次业务需要多次扫码、刷卡问题,组织强化部门协作,打通不动产登记、税务、财政、银联等系统间数据信息推送壁垒,实现了不动产登记涉及的所有税款、费用合并缴纳,通过系统实现后台自动清分,转入国库和财政非税收入账户。

四是开展地籍图“可视化”查询。为解决群众和企业因购买不动产、设定抵押权或其他情形查询不动产权利现状信息必须到服务大厅现场申请的问题,通过系统升级、对接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相关信息在线查询,群众、企业登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官方网站的优化营商环境不动产登记专题栏选择“办事入口”中的“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可视化栏目”,直接在地籍图上点相应的宗地或房屋,即可显示不动产坐落、不动产单元号、产权证号等索引信息,同时可以获取不动产自然状况、限制状况、宗地图、分层分户图等不动产信息。

五是政府购买公证服务。为解决代位继承、转继承等登记业务证明材料复杂、审核难度大、公告时间长,以及个人申请公证增加群众和企业经济负担的问题,与市诚信公证处签署购买服务合同,办事群众在办理不动产继承登记时,可申请政府购买公证服务方式进行公证继承,实现“公证+不动产登记”一站式办理。2023年,办理政府购买公证服务不动产继承登记694件。

六是推行不动产登记容缺受理及告知承诺制。为解决群众、企业办理业务过程中因个别材料缺失无法进行不动产登记的问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不动产登记容缺受理及告知承诺制的通知》,明确了在缺少死亡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现场勘查证明等8类证明事项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书面承诺的方式办理继承登记、首次登记等业务。该举措有效解决了群众“多次来回跑”“获取举证材料难”等问题。2023年,通过告知承诺制办理登记业务1115件。

下步工作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结合群众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继续加大创新工作力度,提升服务水平,不断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不动产登记力量。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