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个案例入选全市政务服务领域工作创新专项案例

发布日期:2023-08-01 浏览次数:

 

近日,市政务服务中心发布了全市政务服务领域工作创新典型案例名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主办的多种模式助力不动产“带押过户”及不动产预抵押“自动转现”实现常态化2个案例入选全市政务服务领域工作创新专项案例。

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引领,深化改革创新,聚焦群众需求,不断提升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水平。

一、优化登记流程,创新服务举措例

一是大力推行“带押过户”登记模式。将抵押权的注销和设立转化为抵押权的转移和变更,实现“带押过户”全程无解押,过户零风险。目前,全市已完成土地、房屋“带押过户”81件,协税2194.22万元。二是创新实行新房办证预抵押自动转现工作模式。按揭贷款购房群众办证时,无需银行业金融机构等抵押权人提交申请书和其他相关材料,不动产登记机构根据之前留存的资料将抵押权预告登记转为抵押权登记,实现预抵押自动转现,进一步提升办证效率,减少群众跑腿次数。自2023年5月1日以来,通过该模式已办理预转现8009件。三是推行抵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管理。企业通过山东省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平台申请不动产抵押登记时,无需提交纸质材料,不动产登记机构依据银行等金融机构推送的电子材料和数据进行审核,建立电子档案,实现电子材料的直接推送和双方数据的实时共享,进一步深化“不动产+金融”改革。

二、深化数据共享,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持续优化提升不动产登记税费缴纳便利度。在“一窗受理”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不动产登记联办工作模式,强化系统联动和数据共享,将不动产登记系统、税务系统、财政系统、银联系统和国库系统等对接协同,将契税、印花税等税款和不动产登记费等非税收入款项合并,优化税、费支付通道,企业和群众只需刷一次卡,即可缴清不动产登记涉及的各项税款,实现“税费同缴,后台自动清分入账”。二是开展不动产登记信息及地籍图可视化查询服务。降低不动产资料的查阅门槛,打破不动产信息壁垒,以更直观、全面、可视化的方式将不动产登记信息与地籍图内容进行集成。群众通过山东省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便民服务平台登录地籍图公开查询系统即可在线查询不动产信息。三是全力助推“无证明”城市建设。扩大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应用范围,全市14个县(市、区)实现政务服务和大数据平台的电子证照互通共认。拓展电子身份证、电子签章、电子不动产权证书(证明)等技术在不动产登记工作中的应用,实现材料应减尽减,确保群众提交“一套材料”、“一个窗口办结”。

三、聚焦群众需求,拓展服务渠道

一是优化窗口设置,推行“一岗通办”。将原来的三部门综合受理、交费发证2个窗口5个岗位,整合为“综合办理”1个窗口1个岗位,申请人只需与窗口受理人员互动即可实现一窗一岗办结。同时,进一步优化业务办理模式,前台受理人员等待审核信息时“压茬”受理业务,将不动产登记、房屋交易和税务人员“一对一”模式转为“多对多”模式,不断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开展延伸服务,提升办证便利度。依托山东省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服务平台,设置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便民服务站,将登记窗口向社区、乡镇延伸,实现补换证登记、预告登记等事项社区办理,截至目前,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便民服务站已向阜桥、接庄、李营、金城、许庄、南张、二十里铺街道等7个社区街道延伸。三是全面开展上门服务、延时服务。针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常态化提供上门服务,“一对一”解决办证难题。根据工作需要,进一步调整工作时间,开展延时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开展上门服务44次,开展咨询服务1.7万余次,入企服务22次,延时办理500余件。

下一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持续优化办事流程,强化信息共享,以数字赋能助力不动产登记提速增效,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确权登记科:刘玉洋;不动产登记中心:黄秀川)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