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做好第一代美国白蛾防控工作,汶上县科学谋划,创新思路,精准监测,分级防控,压实责任,推进构建“四重”防治监测体系,着力保护林业生态安全。
重基础,建强防治队伍。建立健全县指挥部+镇街、部门+村居、企业三方监测队伍,负责密切跟踪美国白蛾虫情进展,及时发布虫情预警,组织开展巡查、诱捕、灭杀等防控工作,三方定期会商,现场研判虫情发生态势和危害情况,合力处置虫情。同时,积极发挥第三方技术单位优势,根据森林资源分布和往年虫情监测情况,选择具体相对典型代表性的片林、绿色通道、水系、村庄、养殖场所进行布设监测点,形成重点防控网络。
重技术,高效规范防控。对美国白蛾信息数据格式进行规范化,统一组织结构和命名方式,明确地理位置数据、天气数据、温度数据、虫态虫龄等类型。建立数据质量控制机制,要求数据上报附带水印照片、对可疑数据进行现场核实,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引入可视化图表,绘制诱捕、发生分布图、数量变化曲线图,直观地呈现美国白蛾信息,方便进行数据分析和掌握虫情发生态势。对发现的虫情,实行台账管理、销号制,明确整改目标、具体措施、责任人、完成时限,确保及时处置虫情。
重安全,强化科学防控。飞防前,发布飞防通告,明确飞防时间、飞防区域、飞防用药、飞防注意事项,实地核查飞防避让点,告知养殖户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出现次生灾害。地防时,为工作人员提供防护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防护装备。严格按照药剂说明书进行稀释、混合和喷洒,避免误用或超量使用。作业时间选择夜间或清晨,最大限度减少对群众生产生活的干扰。目前,全县设置美国白蛾性诱捕器30套,安装太阳能杀虫灯7台,接电频振式杀虫灯3台。
重宣传,营造良好氛围。积极通过微信、网站、媒体等渠道及时发布预测预报信息和防控工作动态,并利用集会、条幅、手册、海报大力宣传防控知识,提高群众参与度,增加美国白蛾虫情数据来源。此外,建立群众反馈机制,鼓励群众积极反馈虫情信息,形成共防共治林业病虫害的良好氛围。(汶上局 郭宗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