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信息(杨小舟蛾第一代发生趋势)

发布日期:2023-04-20 浏览次数: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信息

 

2023年第7期(总第441|林保情况)

 

济宁市林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             2023419

 

杨小舟蛾第一代发生趋势

 

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 troglodyta (Graeser),为鳞翅目,舟蛾科、拟皮舟蛾属。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浙江、江西、江苏、安徽、四川、黑龙江、吉林、河南危害杨树、旱柳。幼虫啃食树木叶片为害,幼虫有群集性,常群集为害,将叶片食光,仅留下叶表皮及叶脉影响植株叶片光合作用。

形态特征

成虫:翅展24-26mm。体黄褐、红褐、暗褐色。前翅3条灰白色横线,每线两侧均具暗边;基线不清,内横线在亚中褶下分叉,外横线波浪形,波浪形亚外缘线由脉间黑点组成、横脉处1小黑点。后翅臀角1赭色或红褐色小斑。

卵:半球形,直径约0.6mm。初产黄绿色,具光泽,后渐变黄白、灰褐、黑色。

幼虫:老熟时体长21-23mm,体色变化大,灰褐色、灰绿色,微带紫色光泽。体两侧各有1条黄色纵带,各节有不明显的肉瘤。腹部第1节和第8节背面的肉瘤较大呈灰色,上面生有短毛。

蛹:黑褐、红褐、褐色,近纺锤形,长12.44mm,宽4.39mm;背纵脊略见、胸部背板具横皱纹及短纵纹;腹部节间缢缩明显,第4-8节基部具刻点,腹末臀刺短而平截。蛹期除越冬蛹外,一般5-7天。

 

 

 

 

 成虫    卵    幼虫


 

生活史

吉林1年2代、河南1年3-4代、陕西1年4-5代、江西1年5代,以蛹越冬。在陕西关中以2-3代为害严重,次年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预蛹期1-2天、蛹期6-10天、产卵前期1-4天、卵期5-6天、幼虫期17-24天、成虫寿命3-12天。各代幼虫发生期为4月下旬-6月上旬、5月下旬-7月下旬、6月下旬-8月上旬、越冬代7月下旬-10月中旬缀叶或在树皮缝或地面杂物下结薄茧化蛹越冬、局部世代8月中旬-10月上旬,成虫发生期5月下旬-6月下旬、6月下旬-7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下旬、局部世代8月中旬-9月中旬。

虫情动态

近日,据县市区监测调查,全市成虫始见期为3月22日,较去年延后2天;目前处于成虫羽化高峰期,已诱集成虫263头,较去年同期减少0.49%;第一代幼虫始见期为4月下旬,与去年基本一致。预测杨小舟蛾第一代将在全市呈轻度发生,不会造成大面积为害。各县市区要加强巡查监测,确保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除治。

【防治方法

1)灯光诱杀。林间悬挂频振式杀虫灯,30-50亩一盏,有明显控制效果。

2)化学防治。幼虫为害期,喷洒25%阿维灭幼脲或甲维灭幼脲悬浮剂1500倍液、1.8%阿维菌素2000倍液、2.5%高效氯氟氰菊酯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液。

3)天敌防治。保护赤眼蜂、黑卵蜂、广大腿小蜂、追寄蝇、螳螂、中华大刀螂、蠋蝽、啮小蜂、鸟等,利用天敌进行防治。

 

 
 

 

 

 

 

本期发送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市局有关领导及科室,县市区自然资源和规划主管部门,国家级、省级中心测报点。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