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窗口服务第一线
黄德州,男,1983年1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山东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现任邹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确权登记科科长、邹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自参加工作以来,11年扎根一线服务,先后六次被邹城市人民政府嘉奖,2020年荣获三等功,2021年被评为邹城市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先进个人,2022年被授予邹城市“五四青年奖章”,树立了窗口服务干部的良好形象。
迎难而上,做不惧困难的“勇”者。2016年9月,黄德州同志调入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面对新环境新事物新挑战和分散登记遗留的问题,他没有丝毫退缩,反而迎难而上,在不动产登记数据质量亟待完善、人员配置亟待优化、知识储备亟待充实、历史遗留登记问题亟待解决等困难面前,不忘初心、勇闯新路,坚持“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政治导向,集中解决了我市100多个小区“房地主体”不一致的问题,有效缓解了不动产统一登记的带来压力。直面历史欠账,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和决心把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在当下,参与解决了我市34个历史遗留住房产权问题小区,惠及群众17794户,解决民营企业房屋产权问题16家,有效助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刻苦钻研,做底气十足的“智”者。要想服务好群众,对抓手的工作有底气,就必须刻苦钻研、加强不动产登记法律、法规学习,用智慧解决日常问题,用法律维护群众权益,5年来,他翻破了《民法典》《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等专业书籍,主动和各县市区登记中心加强业务交流和对接学习,着力于不动产登记疑难问题解决思路和处理方法,起草了登记中心的《政务服务和业务流程标准》《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业务档案资料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中国不动产、中国房地产、山东省自然资源通讯等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业务探讨内文章8篇,获得市局不动产登记知识竞赛团体三等奖和个人二等奖,有效带动提升了登记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推动了登记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建设。
开拓创新,做惠民利企的“敏”者。在加强业务钻研的同时,第一时间响应各级工作要求,不断加强不动产登记服务信息化、自助化方面的创新,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交房即发证”、“二手房带押过户”、“一网通办”、“无感申请”等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主动给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在全市范围推广“交房即发证”、“二手房带押过户”工作模式,通过有力的制度杜绝历史遗留问题小区的再生,保证群众的住权和产权的同步实现,增强了房地产市场的活力,力促生活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托“一网通办”平台,同时广泛发动社区居委会等基层力量,在银行、房地产开发企业、社区为民服务中心等建设高标准、网格化的服务网点,实现群众步行办证,即办即走的登记新体验,不再让群众反复跑、分头跑,让原来的“头疼事”转化为“无感申请”的新模式。
砥砺前行 不负韶华的信息人
王忠燕,男,1982年11月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合肥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毕业,现任市国土空间数据和遥感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先后参与网络综合布线、中心机房、科技管矿、不动产系统云迁移和数字政府考核等工作。在岗位上他积极主动,刻苦钻研,严谨细致,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取得突出的成绩,获得中国地理信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多次获得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先进个人”。
攻坚克难,团队协作。2019年王忠燕开始负责市级不动产登记系统管理工作。第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不动产登记系统从业务内网向政务云迁移,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很多,“要做就做最好”,他和档案信息部人员加班加点,跑遍了城区每个不动产登记大厅,调研大厅网络架构、每个登记窗口业务类型。他多次沟通市大数据中心、华为云技术人员,不断完善新环境软硬件规划、数据库“双活”、系统和数据本地备份、关键数据异地(青岛)备份、网络安全设备部署等技术细节。他全面细致编制了系统迁移技术方案、系统切换应急预案。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准备,团队在周末休息时间逐一完成了7个大厅不动产登记系统无缝切换,提前1个月完成省厅部署工作任务。
发挥优势,成效显著。他积极推进不动产登记数据共享,完成全市不动产登记数据汇聚共享,数据共享给公安、民政、市委、公积金、行政审批局、教育局等10多个政府部门、单位,近两年,不动产登记数据接口共被调用10万余次。部署数据共享中间库,实现“不动产转移登记+水电气暖”同步过户、一链办结。完成居民身份、结婚证、营业执照等电子证照调用、省不动产登记“一网通办”平台和“爱山东APP”接口对接等工作。通过业务信息流动和数据共享,提高了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水平。
热情服务、快捷高效。2022年开始负责自然资源和规划数据查询服务工作,当数据申请方咨询时,他热情解答申请所需资料、流程。同时,加强ARCGIS软件、地下综合管线系统的学习,熟练掌握出图和加水印处理操作,1条道路地下管线出图时间平均从原来的30分钟缩短到10分钟,努力做到“立等可取”,多次受到申请方高度评价。2022年度,为35个单位免费提供130余条道路地下管线数据,长度约150余公里;为10多个政府部门、单位提供”三区三线”、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图层约60余个。
14年来,王忠燕作为信息化人,经历了刚入单位修电脑、装系统、排查网络,也见证了市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他将继续努力,加强学习,精益求精,在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道路上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