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绿水青山”
陈振,男,1973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现任曲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矿产管理科科长。该同志严格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先后从事地价评估、执法监察、地租征收、测绘管理等工作,得到领导和同志的一致肯定,多次在年度考核中取得“优秀”等次,先后获得山东省测量标志点管护先进个人、国土卫士、济宁市地租征收先进个人、济宁市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曲阜市信访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扎实做好地价评估及测绘管理工作。为充分反映曲阜市经济发展实际,做好曲阜市基准地价更新,陈振共收集涉及交通运输、商业经营、门头房经营、学校、医院等影响地价因素的1000余条数据,严格按照曲阜市政府下发的地租征收管理办法及地租征收标准,对征收地租单位企业负责人,耐心讲解国家土地政策,争取理解支持,做到应收尽收,防止国有土地资产流失。同时,全面维护测绘行政管理职能,对全市44个测量标志点进行常规维护,积极争取测量标志点管护经费,无一损毁,受到省厅的表扬,荣获山东省测量标志点管护先进个人。
认真守护“绿水青山”。任矿产管理科科长以来,坚持每周带队巡查矿山,及时掌握矿山企业资源开采及利用现状。高度重视矿山企业生态修复进展情况,督促矿山企业对占不开采区及重点治理区采取针对性的修复治理措施,努力提升矿容矿貌,改善矿权整体环境。积极推动绿色矿山创建,督促矿业权人加快绿色矿山创建进度、提高创建水平,截至目前,曲阜市辖区内已建成绿色矿山企业3家,生产矿山创建率为100%,占全部持证矿山企业数量的60%,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1家。
积极打造“金山银山”。陈振监督矿山企业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实施开采,提升矿山开采回收率、采矿贫化率以及选矿回收率,倡导企业对矿产资源深加工、尾矿重复利用,减少固体废物堆积,杜绝超层越界开采的现象发生。在曲阜小烟山矿及邹城港丽矿资源整合工作中,从促进两地矿山企业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打造良好生态蓝图的立场出发,积极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推进工作,并提出相关建设性建议,为矿产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矿产资源管理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工作,任重而道远。陈振同志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护着辖区内矿山向着高效、集约、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恪守初心使命 立足本职奉献
张浩,男,1989年3月生,大学学历,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工程专业毕业,现任邹城市自然资源管理服务中心项目规划部部长、生态修复科副科长。自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学习、爱岗敬业,积极参与系统及单位组织的多项重点工作和重要事项,全力做好自然资源生态修复工作,助力邹城国土生态修复开创新局面。先后多次获得邹城市委、市政府嘉奖等荣誉,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贡献了青春力量。
勤于学习,持续提升业务能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抓手,当前生态修复理念和手段持续开拓创新,扎实的理论功底成为做好生态修复工作的关键。在工作中,张浩始终认真钻研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参与编写《采煤沉陷区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研究》《邹城市采煤塌陷地治理规划》《邹城市矿山修复总体方案》等一系列理论和规划成果,逐渐成长为生态修复方面的业务能手。
履职尽责,做实环保督察整改工作。2022年是环保督察整改攻坚年,该同志与科室领导同事扎根整改现场,全力以赴推进矿山整改提升工程,坚持每日梳理核对矿山整改进度,累计完成矿山修复治理面积2422亩,修筑挡土墙2.3万米,排水沟2065米,栽植苗木22万株,植草网铺设18.9万平方米,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如期销号,矿山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改善和提高,作为整改先进示范,济宁市露天非煤矿山修复提升工作现场会在邹城顺利召开。
开拓创新,打造塌陷地治理新格局。为完成采煤塌陷地治理“双百”任务目标,张浩与煤炭企业一起,认真梳理核实底数,将治理任务分解细化,逐地块落实治理措施和责任主体,积极协助推动北宿镇霍村、中心店镇双桥村等一批重点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实施,全年累计治理采煤塌陷地11361亩,顺利完成年度任务。在此基础上,他不断总结提炼、开拓创新,参与完成了邹城市采煤塌陷地治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围绕理论研究、技术体系、政策法规、应用示范4大类19项试点内容,申报获批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单位,成为山东省唯一一家县级试点单位。
多年来,张浩在工作岗位上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勇于实践的工作热情,自我加压、毫不懈怠,认真钻研探索生态修复工作思路和方法,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以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为自然资源事业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