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山东省第六届地科杯“珍惜资源,爱我国土”有奖征文活动公布结果中了解到:汶上县次丘镇中学马红景的《复仇计划》、李红的《我们的家园》、张星娜的《相机》等六位同学的作品获奖,占汶上县获奖人数的42.86%。另外,在上级组织的历次各类主题征文中,次丘镇中学学生作品均有不同奖次获得。纵观次丘镇中学可喜成绩获得的背后,不外乎“四心”工作做得好。
领导“倾心”是根基。汶上县次丘镇中学一贯重视学生主题征文活动的开展,自2010年7月该校翱翔文学社成立及校刊《翱翔》创刊以来,历时七年半,经过了2700多个日日夜夜,利用节假日及传统节日,每学年组织主题征文不少于8次,特别是近一两年,上级各部门主题征文活动频繁,仅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校就不同形式的组织开展了至少12个主题征文。而在这些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校领导的“根基”作用不可忽视。不仅教办领导给予大力支持,而且镇县有关领导也给予极大关注;更重要的是学校领导的倾心扶持,不管是以刘太俊校长为中心的上届学校领导班子,还是以陈建新校长为核心的本届学校领导集体,对主题征文工作一直十分重视,不仅组成了专门的工作机构——翱翔编辑部,还在人力较为缺乏的情况下,委派专人负责主题征文工作,并在财力、物力以及时间上给予极大倾斜。陈校长常说:“哪怕是借钱,也要把《翱翔》期刊按时印出来,发放到师生手中。”可见领导的决心和信心。
教师“悉心”做引领。教师是主题征文的具体指导者,在主题征文工作中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每一次主题征文方案下发到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手中,老师们首先领会征文内容精神,然后分头开展实质性工作。班主任负责让学生领会主题征文方案精神实质,并强调本次征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严格征文按时按数上交。语文老师负责主题征文的写前指导及写作后初次修改工作。教师在充分领会征文精髓的基础上,从写法、技巧、篇章以及写作注意事项等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写前指导,并主动对该班学生征文的初稿进行修改或指导学生作进一步修改。教师的悉心引领,不仅保证了主题征文质量,而且还让学生学到了写作技巧,并能接受思想及心理上的“洗礼”。
学生“潜心”为关键。一篇征文的“出炉”最关键的在于学生,学生是主题征文的具体实施者和写作者。在老师引领和指导下,学生开始进入写作和修改环节。在写作过程中,学生要么利用节假日或其他课余时间,要么利用作文课,大家严格按照方案要求,谨遵教师教导,潜心写作,认真誊写,细心修改,不仅完成指导教师的初稿修改,而且不折不扣地做好电子稿的修改与插图环节,一篇文章的完成,经过学生手不下四遍,一篇征文至少相当于四篇作文的写作。既提升了学生写作能力和修改能力,还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和欣赏能力,并为写好下一篇主题征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全心”作保障。编辑部人员是主题征文的具体操作者,每一篇主题征文都要最后从翱翔编辑部传出或发表。翱翔编辑部不仅负责《翱翔》校刊的按期出版工作,而且还要负责主题征文的方案制定、收缴、评选、电子版输入、再次修改以及上传等一系列工作。既要保证征文的如数上交,还要保障上交高质量征文。在这一系列繁琐和繁重的工作中,编辑部人员确实经受住了时间和耐力的考验,兢兢业业,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甘做学生幕后操手。因为每一篇征文,要经过二十几个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每一篇征文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化”模式完成,而这里的“教师指导”离不开编辑部人员的全程“导演”,包含每一步每一个环节都有他们的全身心投入的辛勤“汗水”。
(赵仕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