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为地质工作补足精神之钙

发布日期:2017-09-08 浏览次数: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灵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只有坚持文化自信,走自己的路,才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地质文化是地质系统的灵魂,地质系统的核心价值观是地质文化的精髓,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的树立是地质文化建设的根本所在。”2016年7月8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书记、局长钟自然以《弘扬优良传统 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做合格共产党员》为题,精准阐述了地质文化与地质系统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对地质文化及其精神内核到底是什么的追问与探求许多年来从未停止。


  地质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地质人所创造的具有鲜明行业特点的物质、精神、政治、社会、生态“五位一体”文明的总和,是地质人的生存状态、美好愿景以及最终归属的真实反映。


  从1916年至今,中国地质调查事业已经走过了百年历程。百年地质调查历史和逐渐形成的百年地质调查文化造就了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灵魂和根基。


  新中国成立前,列强入侵,国难深重。地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相对成熟的学科传入我国,地质先辈肩负了沉重的历史使命——兴学办矿、实业救国,以一片赤诚爱国之心支撑起地质事业的微弱薪火,点燃了我国百年地质文化的熊熊烈焰。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开路先锋,地质工作者们以找矿立功为荣,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资源保障。以李四光为代表的老一辈地质学家秉持为国建功的忠诚和信念,勇于承载责任和使命,坚持真理、攻坚克难,深入探索和把握自然规律,推动地质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这一时期,形成的以“李四光精神”为代表的地质文化,其核心内容就是“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坚持真理的科学品格、强烈执着的创新意识、诲人不倦的师表风范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改革开放以来,地质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地质工作与科技创新的实践,为地质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与不竭源泉。在“李四光精神”基础上,形成了“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三光荣”精神是地质人在长期艰苦创业过程中形成的“主人翁”精神,是其“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集中体现了地质工作者报效祖国的坚定理想、甘于奉献的行为风范和不求名利的价值追求。


  上世纪80年代,以王守忠为队长的原地矿部西北石油地质局6008钻井队,以铁的意志,艰苦奋斗,顶着烈火高温,风餐露宿,为在中国西部开辟新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区做出了重大贡献。1992年,全国有92个地质勘查单位被授予“全国地质勘查功勋单位”荣誉称号,受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副总理姚依林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2007年,有121个地质单位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全国地质勘查行业先进集体”称号。2011年,浙江省第七地质大队被国土资源部、中共浙江省委授予“全国模范地质队”荣誉称号和“地勘先锋”荣誉称号,为国土资源系统和地勘行业树立了精神示范和行为标杆。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地质工作已处于新的发展时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地质文化也必须要站在国家层面、民族层面,完成其行业特有的价值观培育和树立。


  新的时期,地质工作也同样面临多种问题频发的桎梏。市场经济的大潮与经济转型产生的影响,使地质调查队伍呈现思想理念、人生意义、价值观等方面前所未有的困惑与彷徨。


  据相关机构出具的报告显示,地质调查队伍中曾一度在“四态”方面(思想状态、工作状态、身心状态、生活状态)表现出对当前地质调查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识和理解不深,思路不够开阔;对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和新格局的产生,思想压力大,内心有不适应感;对未来发展信心不足,思想观念保守,安于现状,缺乏进取和敬业精神,缺乏大局意识、集体观念和奉献精神;狭隘的小团体利益思想使队伍分散,各自为战;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廉政风险居高不下,“四风”问题暗流涌动。同时,队伍整体一度表现出:政治敏感性与中央关于讲政治、守规矩的要求不适应;党风廉政建设与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落实两个责任的要求不适应;地调科研能力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的要求不适应;人才队伍结构与地质调查业务结构调整的要求不适应;技术业务管理和财务预算管理与财务预算制度改革的要求不适应;地质科技创新管理与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不适应等“六个不适应”倾向。


  面对新形势、新理念、新要求,需要尽快重整队伍,尽快实现转变职能、转变观念、转变作风,传承弘扬百年地质文化和优良传统,探索建设新时期地质文化,凝练出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


  2014年7月,新一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成立以来,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对地质调查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部党组的决策部署,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全力支撑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的基本定位,以需求、问题、目标为导向,构建了“十大计划60项工程300多个项目”的业务布局,确定了地质科技创新的基本思路,地质调查工作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在2016年1月召开的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上,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确立了“责任、创新、合作、奉献、清廉”新时期地质工作者的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也与“三光荣”传统、“李四光精神”相承接。“这是针对当前地质工作队伍精神状态的现状和问题,针对新时期地质工作者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基于新时期地质工作实践而提出的,是理论源于实践的具体体现。要引导广大地质工作者全力投入到新时期地质工作中去,牢记责任、努力创新、团结合作、无私奉献、清正廉洁。”钟自然对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深入全面阐述。


  2016年11月8日,在中国地质调查科技创新大会暨纪念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学术研讨会上,钟自然再次强调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是地质工作者能尽快使自身更加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精神指引、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提出1年多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高度重视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的培树,在全局系统不断推进地质文化建设,不断推进先进典型的发现、总结、宣传和推广工作,在全局形成学习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为了深入培育和践行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决定,利用五年时间,每年一个主题,持续推进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践行。


  宏图已就,号角催人。地质人要用履职尽责的责任担当、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着眼大局的合作意识、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干干净净的清廉品格,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新型地质调查局不懈努力,以光荣的使命、煊赫的成就,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