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济宁深化自然资源保护创新,精准保障赋能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3-07 浏览次数:

3月7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看济宁”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2场)。介绍我市深化自然资源保护和要素保障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胡连昌 市林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侯玉峰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权益利用科科长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用途管制科科长

自然资源是生存之基、发展之要、民生之本、生态之依。2024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坚持精准保障、精细服务,耕地保护成效突出、重大项目应保尽保、规划体系不断健全、生态修复系统推进、底线红线守得更牢,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自然资源支撑和保障。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将锚定“走在前、勇争先”总体要求,聚焦市委市政府“十个新突破”重点任务,突出“深化改革和提升服务质量”主题主线,协同推进自然资源保护和要素保障创新,以高效率保障赋能高质量发展,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服务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推动资源要素保障更加精准高效

2024年,济宁市通过“增存挂钩”等政策,使用各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2万余亩,盘活存量闲置土地3万余亩,保障了莱赛尔等重大项目建设。下一步,坚持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原则,加大要素精准化、精细化、科学化保障力度。一是突出做优增量。围绕“一个万亿、五个倍增”和“链长制”要求,深化用地分级分类保障,实行“工业项目优先、工业园区优先、拿地即动工优先”,市级统筹指标专项用于重点产业项目建设,确保各级合规项目及时落地。二是高效盘活存量。今年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1.5万亩以上,保持全省前列。继续推行工业用地100%“标准地”出让,支持“弹性年期”“分割登记”,鼓励企业开发地下空间、建设高标准立体厂房,降低用地成本。三是持续提升服务。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行政许可事项和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入驻市政务服务大厅,深化拓展“一网协同”“一网通办”,继续推行“交房、交地即交证”“带押过户”,推动审批服务进一步提速增效。

二、聚焦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国土空间布局更加科学优化

省政府批复的《济宁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确定济宁城市性质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国家创新型制造业强市、北方内河航运中心、滨湖生态水城”,全市市县乡和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三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总体形成。下一步,持续巩固“多规合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一是抓好市县乡总体规划管控执行。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落实好已经批复的1个市级、9个县市、103个乡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重点项目、重点工程规划用地,提前介入、靠前审查,发挥好规划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二是抓好重点片区规划谋划研究。会同相关部门和县市区,高标准编制尼山文化片区、济宁都市区、中心城区北部片区、颜店科技产业园、十里湖片区、太白湖文旅商区等重点片区规划,持续优化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三是抓好详细规划完善提升。年内城市更新、近期建设等重点区域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加快优质地块规划出让。配合指导相关部门开展33个专项规划编制或修编,为完善民生设施、服务群众需求提供有力规划保障。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提高村庄规划编制质量,服务乡村全面振兴。

三、坚持全面从严管护,推动安全底线守得更加坚韧牢固

近年来,济宁市突出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全市耕地面积连年实现净增加,获得省级耕地保护激励市第1名。下一步,充分运用“人防+技防”手段,持续加压加力资源管护。一方面严格耕地总量管控。坚持“占一补一、占优补优”,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稳妥推动耕地面积增加,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强化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确保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另一方面坚决遏制违法问题。用好自然资源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系统,把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全过程、各环节监管关口,加大违法惩戒力度,推动形成全社会耕地保护普遍共识和行动自觉。再一方面完善制度体系。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改革要求,做好新旧管理方式有效衔接。推进2个省级耕地林地优化布局试点,规范设施农业用地和临时用地管理。同时,紧盯重点区域和重点部位,强力推进森林火灾联防联控,常态化开展林业病虫害、地质灾害等排查治理,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四、践行生态文明要求,推动山水林田湖草一体保护修复

近年来,济宁市实施了中央财政支持尼山区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南四湖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黄河下游湿地(山东段)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等3个重大项目,探索创新了“五个专门”、采修平衡、终了管控等一系列新模式,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下一步,学习运用“厦门经验”,科学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努力绘就更加绿色秀美的生态济宁。一是高标准攻坚矿山修复。完成矿山生态修复中央示范工程和省级重大项目验收,2025年大中小型绿色矿山建成率分别达到90%、80%、70%以上。发挥2个“山东省地热能试点示范工程项目”带动作用,有力促进地热能规模化、集约化利用。二是高质量巩固荒山绿化。推深做实林长制,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提升荒山绿化三年行动造林成果,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稳定全市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三是高效能加强湿地保护。按照国家部署,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成果落地实施。发布《济宁市湿地保护规划》,出台《济宁市湿地保护条例》,2025年修复湿地1万亩以上,治理采煤塌陷地1.5万亩以上、稳沉塌陷地治理率保持100%,不断提升全市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

 

现场答记者问环节

 

齐鲁晚报记者请问自然资源部门在今年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面有哪些举措,如何更好满足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用地需求?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用途管制科科长  

今年,济宁市将继续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以国土空间规划和真实有效的项目作为配置新增指标的依据;坚持分级分类,强化市级统筹调控和激励引导作用,切实保障有效投资用地需求;坚持节约集约、依法依规用地,鼓励引导存量挖潜,高质高效服务全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一方面精准配置、科学预支新增用地指标。认真贯彻落实部省相关要求,科学制定济宁市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施方案,分级分类、差别化保障各级重点项目新增用地。根据2025年新增指标预测核补生产情况,聚焦省级重点产业及社会民生等项目,逐一核实项目急需建设用地范围,科学预支一定数量的新增指标,做到合理预支、精细打算、精准配置,全力保障各级重点项目急需用地。另一方面严格规范、节约集约使用新增用地指标。对已有用地投资强度、亩均效益等达不到相关标准的,项目已有存量用地但仍未完全投产使用以及未立项、未编制规划设计方案等前期环节达不到要求的项目,暂不配置新增指标;同时,建立并实时更新全市新增指标使用台账,动态监控各县(市、区)新增指标生产、使用情况,确保快速高效使用新增指标,保障项目落地建设。

 

大众网记者去年12月,自然资源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发布了《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目录(2024年本)》,在项目用地方面释放了哪些利好政策?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权益利用科科长侯玉峰

《目录》对项目采取分类管理,分为鼓励、限制和禁止三类事项。凡列入鼓励类的项目,在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基础上,可优先提供要素保障、优先办理相关手续。具体体现在:在用地指标配置方面,明确了国家重大项目、省级政府重大项目、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重点物流项目、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等12类项目,可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优先安排或适当倾斜用地指标。在优化供地方式方面,专门明确了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核心项目涉及的多宗产业用地,可整体供应,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对于社会投资建设非营利性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机构、托育机构等用地可申请划拨供地。在鼓励存量土地转型方面,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土地使用者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用地整理等途径提高自有工业用地或仓储用地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可不增收土地价款;允许利用旧厂房、仓库等存量房产和土地资源发展新业态,如全域旅游、电子商务物流、线上线下融合业务等,可按原用途和权利类型使用土地,无需变更土地性质,降低用地成本。

 

济宁日报记者马上要到3•12植树节了,济宁市在造林绿化方面有什么安排?

市林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胡连昌

近年来,济宁市先后开展荒山绿化三年行动、科学绿化试点示范省先行区建设等国土绿化重点工作,先后争取实施了全国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尼山区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黄河下游湿地保护修复项目等国家级重点生态修复项目,“十四五”以来,济宁市完成造林绿化13万亩,森林质量精准提升7.8万亩,数量均居全省前列,全方位推动济宁市国土绿化扩容增量,为实现济宁市林业发展提质增效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3月12日是全国第47个义务植树节,今年义务植树活动的主题是:履行植树义务,共建美丽中国。围绕国土绿化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济宁市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抢抓春季造林的黄金季节和关键时期,围绕农田林网、水系、道路、村庄等重点区域,迅速行动,统筹推进国土绿化各项工作,全年全市计划完成绿化面积2000亩以上,开展森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提升1.3万亩。二是广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全民义务植树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11周岁至60周岁,女11周岁至55周岁,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按照有关规划、标准和技术要求,无报酬地以直接或者间接方式履行植树义务的行为,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5棵。今年植树节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线下现场植树活动将以“1+N”的形式开展,即1个主活动会场,多个分活动会场。三是持续巩固造林绿化成果。近几年济宁市造林面积大,特别是山区造林,为保护造林成果,我们将及时组织施工单位开展浇水、病虫害防治等栽后抚育工作。同时,将严格按照《济宁市封山育林管理办法》全面实行封山育林,并对封山育林情况开展明察暗访,确保造林成效。

 

东方圣城网记者履行植树义务是每位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您刚才提到今年植树节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请问不具备条件进行线下植树活动的公民,怎样通过线上履行植树义务?

市林业保护和发展服务中心主任胡连昌

对于不能参加现场植树活动的广大适龄公民,可通过全国绿化委员会和中国绿化基金会的“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网络平台、“山东全民义务植树网”开展网上义务植树尽责活动,济宁市将在网上及时发布全市14个县(市、区)义务植树点位置、面积、尽责内容及济宁市3个捐资义务植树项目情况,广大市民可通过栽植树苗、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捐资捐物、志愿服务及其他形式履行义务,欢迎广大市民及时关注、踊跃参加。市民在网上履行植树义务后,会自动生成《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电子版,每份证书都具有唯一编号和二维码,公民可自行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查询、下载、打印。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