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国家和省级森林防火会议精神,济宁市坚持“防字为先、严字为要、细处着力”的工作方针,通过深化源头治理、加强基础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提升队伍能力,形成了全市域动员、全社会参与、多层级防控的工作格局,有效确保较大以上森林火灾“零发生”。
健全四级责任体系 实现“网格化”防控
网格全面防控。济宁市以全面推行林长制为抓手,建立健全森林防火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压实属地党委政府和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构建了市县镇村四级森林防火责任体系。全市森林防火重点林区被细分为635块网格。通过绘制全市森林防火网格化管理一张图,分级细化到县级、乡镇、村居、国有林场4张清单,真正做到火有人管、责有人担。
专班重点防控。济宁市推行“部门管行业”线条管理责任模式,市、县分别成立由应急管理、自然资源、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森林防火工作专班,统筹调度、协同配合,全面抓好群防群控、警示教育、预警监测、违规打击等工作落实。
林长带头防控。市委书记市长署名发布总林长令、禁火令,进入森林防火期,市总林长、副总林长和各级林长带头开展巡林调研,有效推动森林防火工作落实,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森林防火长效机制。
聚焦三项能力提升 抓好“专业化”防控
提升队伍建设质量。济宁市政府出台《济宁市城乡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实施细则》,市县负责筹集资金、指导监督,乡镇负责岗位开发、待遇发放,村居负责人员组织、日常管理。按照每个重点镇街、国有林场配备邀请标准,新招聘森林防火公益岗1200人,通过控年龄、增职责、提待遇等措施,不断充实专业防火人员、护林员。
提升基础保障水平。济宁市全面推进森林防火路网、水网、隔离网“三网”建设,严格按照“七有”标准(有固定场所、有工作制度、有明确标识、有宣传标语、有扑火器具、有检查登记、有2-3名值守人员),统一设计、统一标识,建设森林防火卡点400余个,实现以制度管人、用制度防火。
提升预警监测能力。济宁市建设了全市森林防火视频指挥系统,实现对全市重点林区全覆盖,360度实时监视、自动巡检、监控预警,并将信号接入市大数据中心,显著提高了信息化设备利用率,形成了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的线上线下闭环管理机制。
盯紧三个重点环节 提升“精准化”防控
加强重点时段防控。济宁市摸排全市28个防火重点镇街用火风俗习惯,形成《济宁市重点防火镇街用火风俗习惯及防治措施一览表》,根据各地不同风俗,为森林火灾防控提供精准依据。
加强重点人群防控。以重点防火镇街为单位,紧盯重点人群,探索开展精准宣传和管控。对试点开展森林防火社会综合治理的镇街在防火评价及林长制考核中给予加分,实现群防群治。
加强重点区域防控。根据重点林区不同地理位置等实际情况,制定森林防火“一山一案”。全市6个防火重点县市区以村庄或山体为单位,全部建立火灾防控扑救方案,制定“一山一案”预案,因地制宜、精准防控,对山系的位置信息、作战架构、火灾扑救体系、综合保障措施等逐项明确,取得了较好成效。(郭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