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义桥镇驻驾圈村,一眼望去,连片的良田如被精心裁剪的绸缎,笔直的水渠像丝线穿梭其间,每一寸土地都透着“复活”的力量。然而,这里过去还曾是成片的采煤塌陷区,坑洼不平、缓坡起伏、道路泥泞。
转机发生在近几年。为破解塌陷土地问题,汶上县先后实施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4个,今年提前完成500余亩采煤塌陷地治理年度任务,恢复耕地率100%,为塌陷区粮食稳产增产打下坚实基础。
“低洼地”变成“高产田”
汶上县煤炭资源丰富,境内有四处煤矿,现已探明资源储量7.6亿吨,有生产矿井4对。各煤矿在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能源支撑的同时,也造成了土地塌陷和地质生态环境的破坏。为缓解采煤带来的土地损坏,汶上县接续开展了多个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
义桥镇西孙吾等村采煤塌陷地治理片区是汶上县采煤塌陷地治理的一个缩影。该项目于2023年7月施工,历时半年完工,建设规模1207亩,主要内容为土地整理复垦。汶上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采煤塌陷地治理部负责人介绍,“项目治理实施前,采煤塌陷区环境脏乱差,一到雨季,积水严重,旱季无法灌溉,农作物大幅减产或绝产。通过治理,项目区土地路面平整,地力也完全恢复到原有状态,土地亩产超1300斤,这在当地已经属于高产田了。”
“条件差”变成“配套全”
来到汶上县南站街道南辛庄村,映入眼帘的是土地连片平整、道路笔直通畅、水电设施齐全。这片土地治理项目实施前,因采煤沉陷,路面坑洼不平,交通不便,群众抱怨环境脏乱差。
汶上县经过反复商讨、实地踏勘,启动实施了唐阳煤矿南辛庄村、程寺村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项目,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321亩,工程内容主要为土地复垦整理,土地复垦率100%。
为确保项目扎实有序推进,汶上县带着问题出发,深入实地开展土地勘测,优化采煤塌陷地治理方案,因地制宜,采取削高填洼、表土剥离回覆、客土回填等方式推进耕地恢复,助力乡村振兴。
“单一治”变成“全程管”
郭楼镇王坝口村采煤塌陷地位于汶上县阳城煤矿片区,属于中度塌陷区,因采煤导致地面塌陷沉降,片区呈现缓坡地貌,造成田块不平整。为解决塌陷地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困扰,近年来,汶上县实施了郭楼王坝口村采煤塌陷地治理项目,涉及4个行政村,占地670多亩,投资总额811万元。
“我们这一片采煤塌陷区过去道路坑洼不平,踩上去一步一滑,小麦、玉米长势也不行。”汶上县郭楼镇村民说,通过采煤塌陷地治理,土地路面平整,田间生产得到明显改善。
“在前期规划中,群众就参与进来,到项目实施中,还有村民出任监理,监督整个项目实施,等治理完,再由群众参与验收。”汶上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人说,项目完工验收后,将项目资产、管护职责一同移交给各行政村,并签订移交协议,确保了治理地块全部及时移交,实现治理一片、移交一片、管护一片。(郭宗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