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物种宝库 璀璨明珠
青海湖是世界最大高海拔低温湖泊,也是中国最大内陆咸水湖泊和中国最大湖泊。青海湖水体面积约462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米,湖岸线长约360公里,是国际重要湿地,被冠以“中国最美五大湖”之首。
青海湖,世界高原内陆湖泊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这里碧波荡漾,飞鸟盘旋,如一颗高原上的璀璨明珠。 张景元摄
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青海湖流域是全球高原湖泊和草原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青海湖流域处于祁连山针叶林-高寒草甸生态地理区与青海江河源区高寒草原生态地理区的重要交错地带,是一个原真完整的自然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山水林田湖草冰沙”多样化生态地理要素,是我国西部完整的陆域和水域生态系统集成。
作为青海湖裸鲤、普氏原羚的唯一栖息地,全球鸟类重要的栖息地和繁殖地,青海湖流域是高原生物基因库。流域是青藏高原生境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既是中国大型食肉动物最主要的庇护所之一,也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停歇地和中转站,更是高原特有物种青海湖裸鲤、普氏原羚的唯一栖息地,堪称高原生物生态的天然廊屏。流域内维管束植物有74科269属759种、野生脊椎动物有27目70科209属340种、鱼类资源有2科3属6种,鸟类种数达230种。2021年,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较2017年增加33.6%,达到10.85万吨;普氏原羚数量较2017年增加120.5%,达到2800余只,湿地栖息水鸟数量较2012年的26.2万只增加1.2倍,达到57.1万只,成为中国候鸟繁殖数量最多、种群最为集中的繁殖地。
作为多民族交融的要道通衢和文化融合地,青海湖源远流长的生态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青海湖自古以来便是中原地区进入藏区的重要休息转换站,承载着交通、文化、商贸等方面沟通交流的重要功能,是历代游牧民族的草场,是青海游牧文化最精华的地带。流域内有游憩资源单体307处,有各类历史遗迹90处,其中,遗址遗迹类79处,摩崖题刻类10处,纪念地类1处。流域内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0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