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3-12-06 浏览次数:

初冬的微山湖国家湿地公园芦苇浩荡、鸥鹭翔集,太白湖景区湿地公园一派清幽,时有鸭鸣……随着我市湿地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济宁大地上的一处处湿地成为了候鸟们安身立命的理想之地,它们在这里找到了充足的食物和安全的栖息地,展现出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尽显自然之美。湿地之美,成为济宁的一张新名片。

推动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湿地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天堂,也为人民休闲娱乐提供了生态空间。强化湿地保护,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具体表现,更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实践路径。我市湿地类型多样,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交织成网,丰富的湿地资源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尽享诗意生活。保护湿地资源,就要把湿地保护与修复列为全市林业、自然资源系统重点工程,作为生态济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逐步实施城市湿地生态建设、重要湿地建设、小微湿地建设、湿地生态产业体系建设、湿地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湿地管理体系建设等6项建设任务。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湿地保护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在美丽湿地上绘就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湿地资源不仅能带来生态效益,更能充分释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湿地具有重要的经济潜力,开展生态旅游、种植湿地水生植物、养殖湿地水生动物是其最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要依托湿地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集中打造湿地生态经济示范区。湿地能带来鱼、虾、蟹、藕、菱等多样化的产品效益,提供水资源及矿物资源,自然景观资源不仅可以直接带来旅游经济效益,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要让一处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湿地,实现生态“高颜值”向经济“高价值”转化,让越来越多的湿地村民端上“生态碗”,吃上“旅游饭”,使湿地资源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生态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湿地保护修复的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持续努力、久久为功,让济宁大地蓝天永驻、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湿地保护修复不能只是一时之计,需要社会各界参与推动湿地可持续发展。要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湿地资源,让湿地资源持续造福人民,也要提高人民群众保护湿地资源的意识,开展湿地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加强湿地生态经济产业示范,更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捕滥猎候鸟、围垦占用湿地、破坏湿地生态等违法犯罪行为,让湿地美景永留人间,把珍贵的湿地资源留给子孙后代。(华峰

来源:济宁日报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