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鹭,顾名思义为夜出性鸟类。它的别名有多种:什么水洼子、灰洼子、星鸦、夜鹤、夜游鹤.......。它常常在晨、昏之际或夜间出行、觅食、聚会活动。一般情况下,人们白天里是很难见到它的倩影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与它相遇了,实属缘份不浅呢。
今年酷暑期间的一天早晨,我去老济宁州的古南池公园蹓弯儿。面拂晨风,仰望苍穹,但见朝霞映染天空。王毌阁湖上芦蒲丛丛、荷花簇簇,岸边垂柳依依、芳草茵茵。早起晨练的市民们正各自忙乎着。我沿着湖畔的石板路,跨过了"晚凉桥"正走着,抬头望向湖面,猛然发现距湖岸五六十米处远的地方,有一只是鹰非鹰不知名字的大鸟从水面上正振翅腾空。那优美、骄健的身姿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待我赶忙将随身携带的相机对准飞向空中的俏影拍摄时,才发现镜头内只有一团模糊的黑影。"唉!太遗憾了!
我自认为,大凡鸟儿都有一定的生活习性。今天见它在这片地方降落觅食、嬉戏,说不定明天它还会来这里。于是,第二天早早的来等它,我把蹓弯改变为追寻,并做好了抓拍的准备,头脑里还予设了两种拍摄方案。在湖岸上等呀等,一会瞅瞅湖面,唯恐遗漏了那旮旮旯旯的地方;一会遥望天空,祈盼着它突然从远处飞来。我在湖边徘徊了近两小时硬是没见到它的影子。
第三天早上,我心存侥幸,不请自到、如约而至。站在湖畔等它,盼着它再次降临。真应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那句话,果然,在第一次发现它不远处的水面中稀疏铺展开的荷叶上发现了那只鸟。远远的看见它骄傲的雄踞在荷叶之上。忽儿扭动脖颈观察着水中动静,瞅鱼?瞧虾?忽儿挺胸迈步望向天空或远方。我心中一阵激动,赶紧揿动相机快门。它大概巡查了一忽儿,感觉会许收获不大。亦或是湖岸另一侧有人陡然出现干扰、惊吓了它。突然见它猛的腾空跃起,双翅冲天飞走了。瞬间的变故,我还没反应过来呢,那只鸟就不见了影子。
"看来它不会回来了!"我虽然有些遗憾,但仍庆幸抓拍并留下了它的数张影像。便端起相机进行回放查看,"质量是差点火候,但有总比沒有强呀。"这可是折腾了三天的结晶呀。对了,还不知这鸟儿的名字呢,我赶紧回家挑出两张自认为比较满意的片子,虔诚的传送给有关专家进行求证。经有关鸟类专家斟别鉴定为夜鹭。
据有关资料介绍: 夜鹭,为鹈形目鹭科夜鹭属的鸟类。中型体态涉禽。体长46一一60厘米。体重一般为500一一800克。雄雌同型,体较粗胖,颈较短,头大且强壮;嘴尖细,微向下曲,黑色;胫裸出部分较少,脚和趾黄色;头顶、额、枕、后颈、肩和背黑绿色而且具有金属光泽;额基和眉纹白色;上体余部为灰色,下体白色;繁殖期间枕部披有2一一3枚长带状白色饰羽,下垂至背上,极为醒目。
它栖息和活动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泽、湖泊和水田中以及附近大树、竹林里。主要以鱼、虾、蛙、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为食。
其习性为:夜出性。喜结群,常成小群于晨、昏或夜间活动。傍晚或夜间鸣叫,声如乌鸦,单调而粗犷。白天结群隐蔽在沼泽、灌丛或树林间的僻静处,分散或小群栖息。在我国的南方地区一般为留鸟,而在北方则为迁徙鸟。
目前,据有关信息讲:夜鹭,近几十年中由于种种原因所致,到1992年,中国大陆可见数量仅存373只。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列入"三有保护动物名录"。近年来自然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夜鹭的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