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新中:人间白头翁不识鸟中白头翁

发布日期:2021-08-20 浏览次数:


大凡说到"白头翁″,世人一般会联想或理解到人。当人类生长到一定年令(或因病)那满头青絲黑发转而变为银发皓首之状。如是发生在男性身上,人们会称其为"白头翁"。这大概是国人受了《增广贤文》:"记得少年骑竹马,看看又是白头翁。″"白发不随老人去,看来又是白头翁。"的影响吧。

我这里讲的"白头翁″不是人类的,而是专指鸟。因其特有的貌象、状态,鸟类专家最初为它起名为"白头翁"是否算作以貌取名呢?

"白头翁"中的人,并不会因年龄大而认识、熟知鸟中的"白头翁"。记得六年前暑假的一天,我带着准备上小学的孙子蹓弯儿。走在市区"翠湖″公园内的树林中,小孩子好奇心強,突然发现树枝上有两只鸣叫声嘹亮、清脆、婉啭的小鸟。大概是他对小鸟来了性趣或者求知欲临场暴发,便指着树上的鸟儿问:"爷爷,那是什么鸟呀?″我赶紧停下脚步,抬头望向那两只鸟。悄悄的观察了一阵子,心里琢磨"坏了,不认识呀。″看它的模样象麻雀。不对!麻雀没有它漂亮,叫声也比麻雀好听。它叫什么名字呢?唉!真的不知道。可爷爷的形象在小孙子那里是位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学问家呀。"对!不能扫了小人儿的兴,临时诌也好,蒙也罢说个名字应付一下吧。″想了想,也只能从麻雀身上找灵感和依据了。"这鸟白头呢,是雀,就诌它个白头雀吧。而后我故作胸有成竹的说:"它呀,叫白头雀。″只听小孙子满意的重复了一句"白头雀"。至于为什么叫白头雀,看来他也没有想弄明白的意思。



我的话一出口,心里底气就不足。唉!撒个缺乏鸟类知识的谎吧,等回家查找资料以后再弥补。

小孩子注意力来得急,撤得快,转身的功夫就全忘了。可我这老汉回家后也得了健忘症,把给所谓"白头雀"查身世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一晃几年过去了,直到今年暑期里,我在市区的古南池、翠湖等公园转游着找凉爽。蓦然发现在那灌木丛上、树林里乃至荷花丛中多了一些小鸟。这些鸟儿虽然不算漂亮,但小巧的身躯上披着绿、黄、灰、黑、白相间的羽毛。啾啾的鸣叫声玲珑入耳,洒是可爱。一时兴起,便端着相机追踪起这些小小的身影来。

那天,我正在古南池公园内,傍依着一棵大树干对发现的那几只小鸟拍摄。

"老人家,您拍的这叫什么鸟呀?″





我正全神贯注的观察着,食指刚按下快门,就听身旁有人问话。转头望去,只见身边站着一位身着短衣、短裤装束、相貌帅气、一脸笑容的青年人。我赶忙停下手中的活儿,笑盈盈的回答:"哈哈,我也不知它的名字(不知为不知,在这位英俊年轻人面前真不敢瞎诌糊弄人家)。这鸟挺好看的,刚刚拍了几张。"他问我答的闲聊了几句后,那位年青人礼貌的说了声"再见"便转身离去。





此时,我突然想起那几年前小孙子询问"白头雀"的"悬案″来。真是的,孙子已上初中了,我还没有弄明白这种鸟的名字呢。

待回家检索片子后,挑选了3张赶紧传给"济宁市南四湖自然保护区服务中心″主任冯洪新同志,询问这种鸟儿的名字。冯主任回复的既快又果断,称其为"白头翁″,学名"白头鹎″。并将它的有关详细资料一齐转发给我。仔细阅读后才切切实实弄清楚了那次为糊弄小孙子而瞎诌的"白头雀"的真实身份。






据资料介绍:白头鹎(bei,学名)即白头翁。雀形目鹎科小型鸟类,为鸣禽,冬季北方南迁的为候鸟。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是中国特有鸟类。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属无生存危机物种。

白头翁一般生长在平原区灌木丛中和丘岭的树林中,现在己逐步发展到在城镇安家落户了。它与麻雀、绿绣眼合称为"城市三宝″。人们会经常在公园、校园、庭院、行道中的各种树木或高高的电线杆上见到它们成群或成双的娇健身影。

白头翁体长约17至22厘米,额至头顶纯黑色而富有光泽,两眼上方至后枕为白色,并形成一白色枕环。耳羽后部有白斑,此白环与白斑在黑色的头部均特别醒目,老鸟的枕羽(后头部)更洁白,所以叫"白头翁"。背和腰羽为灰绿色,翼和尾部稍带黄绿色,颏、喉部白色,胸灰褐色,形成不明显的宽阔胸带,腹部白色或灰白色,杂以黄绿色条纹,上体褐灰或橄榄灰色,具黄绿色羽缘,使上体形成不明显的暗色纵纹。尾和两翅暗褐色具黄绿色羽缘。虹膜褐色,嘴黑色,脚亦为黑色。幼鸟头灰褐色,背橄榄色,胸部浅灰褐色,腹部及尾下复羽灰白。

嗳!早知道这些资料,何必留下那个瞎诌的遗憾呢!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