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耕地保护红线防火墙 解读自然资源执法改革的“临沭样本”

发布日期:2021-07-25 浏览次数:

5月31日,临沂市人民政府发出通报:奖励临沭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300亩,以表扬临沭县连续两年实现卫片违法占用耕地为0、实现新增违法用地“清零”的优异成绩。

近年来,临沭县创新实施“一支队伍、三项机制、五项措施”的“135”基层治理新模式,掀开了自然资源执法改革的新篇章,筑牢了耕地保护红线“防火墙”,违法建设治理工作的“临沭做法”已在全国推广。

一支队伍管执法:管事的说了算,定的事有人干

“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的看不见”,机制层面造成“执法真空”,一直以来是许多地方自然资源执法面临的困境与尴尬。

临沭县直面顽疾,刀刃向内,改革除弊。县委、县政府从顶层设计入手,将自然资源执法权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划转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筹“综合行政执法、自然资源管理、违建治理、镇街综合执法办公室”四支队伍,由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统管全县自然资源执法监管工作,在全省率先组建执法巡查大队,全面负责土地、矿产、规划、林业和测绘等执法巡查工作,通过抽调、划转、招考等多种方式,为县执法巡查大队配备专职执法人员87人,在镇街层面,依托综合执法办公室,统筹自然资源所、执法中队、镇建办、林业站等站所力量,组建了151人的镇街执法巡查分队,在全县形成大队、中队、分队“三位一体”的执法队伍体系。

在此基础上,理顺部门和镇街工作职责,明确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自然资源执法工作负总责,镇街是违法占地、建设、采矿等治理工作的实施主体,村级是源头监管的主体,并明确具体工作范围。

一支坚强有力的执法队伍组建完成了。

三项机制保运行:让违法行为看得见、管得住

执法体制理顺后,“活”有人干了,“事”有人担了。如何把“活”干顺了、把“事”担圆了呢?临沭县从建立运行机制的“轨道”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建立起“分级巡查、分工协作、分级考核”的运行机制,推动执法工作规范、深入运行。

三级巡查,织密违法查处防控网。依托全县基层服务网格化管理平台,将全县划分为608个基础网格,配备网格员1216名,各自然村负责人是本村居网格化管理的直接责任人,采取日巡查、日报告制度;在各镇街设立执法巡查分队,配备专职巡查人员和专门执法车辆,做好辖区日常执法巡查工作;根据地理位置、用途分类,将全县划分为三级巡查区域,建立定期全覆盖巡查制度,对巡查发现的违法建设“零容忍”。2020年,全县共发现违法线索766起,其中现场制止308起、停工限改218起、移交查处125起,拆除违法建设117起,立案查处数量同比下降62%。

分工协作,打好综合监管组合拳。建立完善定期会商、联合执法、行刑衔接等机制,形成综合监管强大合力。公安、法院、检察等部门负责司法保障、违法惩戒、刑事处罚等措施;发改、住建、行政审批、银保监、供电等部门负责配合联动,落实断水、断电等措施。每月20日组织各镇街、监管部门、村居现场观摩活动,提高控违拆违能力。2020年,共治理各类违法建设737处、94.7万平方米。

分类考核,铸牢违建管理责任链。将镇街执法巡查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各镇街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差异化管理办法,加大对村居、网格员的奖惩考核力度,充分调动村居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大兴镇建立量化考核制度,对违建增量、巡查上报等情况实行赋分制,得分与村干部工资直接挂钩。

五项支撑擎法盾:执法工作抓得实、行得远

政策制度、科技执法、信息平台、硬件配备、教育宣传“五柱擎天”,为执法监管工作提供支撑和保障,临沭县执法工作步入长效化轨道。

——建章立制强规范。研究制定《临沭县自然资源和规划执法巡查工作实施办法》《案件会审制度》《执法过程全记录制度》等制度文件,编制印发《执法文书规范参考》等参考文书,推进执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科技支撑强监管。建立自然资源智慧监管平台,在移动铁塔装配高塔瞭望监控系统,对监控区域进行实时拍照分析,及时标注报告疑似违建、挖掘机、渣土车等重点目标,做到及时预警、及时发现。目前,全县已安装高塔瞭望监管系统40处,监控耕地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1%。为巡查中队配备无人机5台、GPS测绘仪2台,对建筑密集、地形复杂、车辆难以到达的隐蔽区域,实施空中侦察,实现巡查全覆盖、无死角。

——搭建平台强实效。创新开发科技管矿平台、微信举报平台,为执法巡查队员配备移动智能终端,安装智慧监管APP,实现“掌上执法”。开通“临沭县自然资源执法监督”微信公众号,设置“一键举报”程序,举报人通过微信上传违法照片、位置等信息,巡查人员即可及时到位核实、查处。

——配齐硬件强保障。为县执法巡查大队建设独立办公场所,装备执法巡查车辆10台,配备安装了警报器、喊话器、执法记录仪、强光手电、执法服装等装备,为全天候执法提供了坚强保障。

——加大宣传强教育。通过邀请专家授课、业务能手培训等方式,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充分借助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现场咨询、组装宣传车、悬挂宣传标语、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民参与的耕地保护氛围。

“135”基层治理新模式,有效夯实了管理网、织密了责任网、撒开了巡查网,推动临沭县资源利用方式实现根本转变。2020年,全县处置闲置土地678亩,盘活低效土地147亩,盘活农村闲散建设用地300亩,存量挖潜指标比重首次突破用地总量的70%,单位GDP建设用地比例下降6.5%,利用方式由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由粗放使用转向高效利用。

临报融媒记者 孙成思 孙锐 通讯员 陈秀焘 朱孟宝 季相卫

来源: 原创 编辑:刘玉刚

【来源:琅琊新闻网】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