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5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通报表扬2020年度自然资源好新闻和宣传工作业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的通知》,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被评为“宣传工作业绩突出单位”,为全国受表扬的25家单位之一。
2020年以来,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两统一”职责,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高质高效完成部、省重点宣传任务,自然资源声音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领域各层面,重点工作先后被各级领导批示30余次,转发推广济宁做法8次,转化成省、市级党委政府重要决策。
主流媒体宣传重大突破。一是高标准配合完成国家、省采编任务。配合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自然资源报、山东电视台等先后完成生态价值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治理、塌陷地综合利用、闲散土地整治等专题采访68项、210余人次。二是加强主流媒体合作。与中国自然资源报、经济日报及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国家和省级媒体常态化联系合作,深度挖掘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设置自然资源专题专栏,累计推送280件,做到天天有报道。三是新闻发布及时到位。全年举办市政府新闻发布会6场,主动发布了国际湿地城市创建、林长制等内容,发布会数量居全市部门前列。
政策和主题宣传独树一帜。一是面向党政领导干部重点宣传。将自然资源法规政策宣传纳入市、县党委政府理论中心组和党校、行政学院主体班次培训计划,编制《济宁自然资源和规划知识读本》24000册,市委书记等领导辅导讲课12人次,受教育干部、学员36500余人次。二是面向基层全面宣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新《土地管理法》宣讲实现“四进入、四到位”。邀请省宣讲团成员和相关专家,整合市、县宣讲团成员组成16个宣讲队,深入党政机关、村居、企业、学校开展主题宣讲,宣讲场次37场、参加12100余人次。三是耕地保护 “八不准”宣传持续发力。结合农村乱占耕地建房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八个不准”“六个严禁”,全市印发宣传海报150000张、悬挂条幅150000条、制作播放电视节目230余期、曝光案件60例、发送短信300000条、出动宣传车和村居广播宣传63000余车次。自然资源法规纳入全市干部学法用法考试,参加人员超过6.5万人。常态化开展自然资源政策电视、网络有奖答题,参与12500余人次,获奖群众360人。四是主题宣传有声有色。围绕全国土地日、测绘宣传日、世界地球日等涉及自然资源领域节日,常年化开展主题展览、书画大赛、摄影展、短视频和创意海报征集展播、相关知识“四进”等活动,全市累计开展宣传140余场次、参与18000余人次。
队伍、平台、机制建设特色彰显。一是高位推动,健全队伍。每次局党组会、局长办公会会议均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然资源系列重要讲话部署列为第1议题集体学习,2020年先后11次研究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市局机关成立宣传科,组建专职4名和各科室(分局)、单位56名的宣传员队伍;联合驻地主流媒体建立全媒体工作队伍,驻靠在部门对接服务。二是创新举措,健全平台。升级改版政务网站、公众号,日浏览量超过1000人次;在主城区公园设置宣传栏26块,定期更新;全市累计投资2760万元设立了济宁山水林田湖草(森林湿地)科普馆、地质实物科普馆、山东省首个国家版图教育示范基地、生态价值实现教育基地等场馆、基地12处,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三是提升档次,完善机制。制定《宣传工作奖惩办法》,实行日统计、周汇总、月通报、年奖惩,组织开展“十大新闻、十件大事、十佳先锋”评选,开展“回眸十三五和2020”网上风采展和“向人民报告,请人民评议”在线宣传,为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供稿:综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