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新中:䴙䴘落入塌陷地

发布日期:2021-11-23 浏览次数:

"有䴙䴘!″"什么鼻涕?″"我问的是煤炭塌陷地里有什么鸟?″这一答一问的对话,似乎引起了对话者双方的错讹。

这是今年秋末的一天傍晚时分,我与一位爱好垂钓的老友在街旁路遇时的对话。

那天,天色渐晚,我在蹓弯返家的路上突然遇到那位老伙计。两人见面免不了一阵子亲热的招呼。我看他那一身装束和骑着的两轮轻便摩托車上携带的家伙什,便知晓他又去垂钓了,看样子是小有收获呢。就问起他今天在哪里钓的鱼?他爽朗的说:"在煤炭塌陷区里。″"在哪个塌陷地?""在2号井那里!就是十里营塌陷地。对了,现在十里营塌陷地改建成生态湿地公园了。叫什么十里水乡公园。您不是摄影吗?那里的水鸟不少,抽空去看看吧!""主要的有什么鸟?″接着老伙计说出了本文开头的那句活"有䴙䴘!″

我由于耳背听讹了,第一反应是怀疑那煤炭塌陷地里又遭污染了。水面上是否又布满了几多年前那种象人感冒时流出的鼻涕一样,水生的肮脏物啦。



其实,我那位老友说的是一种水鸟。学名叫"凤头䴙(pi)䴘(ti)″,别名叫"水老鸹″。

退休后,我对摄影产生了兴趣,时常端着相机转游着咔嚓几张片子。也没有什么主攻方向,见什么拍什么。但对鸟类的拍摄(影友们的行活叫"打鸟″)没有多少进步,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考虑的是那大大小小的鸟儿能飞会跑。天上飞的,水中游的,陆地上跑的,树枝上落的都不容易拍摄。好不容易逮着一次机会,拍的片子大都是虚焦,效果不好。

其次是拍鸟要有专业水平,专业器材。最主要的要有高倍的长焦镜头(行话叫作"大炮筒")才能够得着。这家伙什体长且重携带不方便。另外还得配备三角架、迷彩装等,每次出行都要叮叮嘡嘡的带着。

再就是耗时费力。"打鸟″者必须身体好,有耐性,能吃苦。特别是潜伏拍摄时,事前要侦查、踩点做好一切准备。同时吃、喝、拉、撒的都要忍着,夏天还有蚊虫的叮咬、干扰等。不然成功率会大打折扣的。鉴于以上条件,所以说我一直对拍鸟没有多大热情。



老友提到的那种水鸟"凤头䴙䴘"落户地点在城区附近的煤炭塌陷地十里营村地界,距济宁老城区仅十多里的路程。

对了,还得先说几句这塌陷地产生的原因。历史上十里营地域属平原良田,夏秋两季庄稼收获颇丰。后来城区逐渐扩展,又成了蔬菜生产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期,兗矿集团(属全国八大煤田之一)所属的2号矿井筹建。1997年11月建成投产,井田面积90平方公里。煤炭工业储量6.5亿吨,可采储量4亿吨。经过二十多年的采掘,地面良田逐渐沉降,造成了地面塌陷、良田遭损、交通阻隔、村庄搬迁......。正象老百姓说的"夏天水汪汪,冬天白茫茫″,而且水面污染严重,既不能种又不能养(殖)。

2号矿井,只是兗矿集团十多对矿井之一。同时,济宁境内除兖矿集团外还有枣(庄)、临(沂)、淄(博)、肥(城)等七个矿业集团相继投产。据2018年统计资料介绍:济宁市1.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含煤面积占3920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全市耕地面积910万亩,历年来煤炭塌陷地76.31万亩,而且每年仍在持续塌陷。可想而知,孔孟之乡的济宁煤炭塌陷地的危害程度了。



近几年,国家、省相继针对煤炭塌陷地的治理出台了政策和规划并给予了资金支持。市、县政府以此为契机,将煤炭塌陷地整治纳入生态环境的全局。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等原则大力开展了治理活动。现在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就连多年不见的水禽等也在塌陷地落户。

原来有少部分当地人知道䴙䴘等鸟类在济宁境内的微山湖等大的湖泊中存在,而的确没想到挑剔环境的鸟儿能在塌陷地里出现。


获知塌陷地有凤头䴙䴘信息的第三天,我便赶到十里营塌陷地,印象中那田地荒芜、坑洼不平、杂草丛生、污水遍流的荒凉、残破的场面不见了。取而代之是宽展的大路旁出现了一个新景区,面前耸立着一座崭新伟岸别致的牌坊。"十里水乡"四个金色大字高悬其上。进入牌坊是一片一方的人工湖,一个个相连相牵着。湖中碧波荡漾,湖水近岸处遍植荷、蒲、苇......等水生植物。虽然莲花盛期已过,但零星的点点白、红、粉的莲花仍顽強的绽放着其特有的姿容。一座座精致的木、石、铁桥横跨在水面上,桥的倒影随着秋风的拂曳闪出优美的画面。蜿蜒的环湖路在阳光下泛着油光光的沥青路径。路旁新栽的杨、柳、枫、银杏树和各类木本、草本的花卉彰显出欣欣向荣的姿态。水域内巧妙构建的台、亭、廊、雕塑......遥相呼应着,展现着既古意绵长又新风浩荡的气息。










我环视着野趣、新奇的生态湿地,眼前竟然有了一种身在江南水乡的错觉。于是身不由已的转游开来,从一处湖面转入另一个场景。看树览花,瞧那些水上设置。忽然看到不远处一座半岛上屹立着一座三层雕梁画栋的观景台。对!登高方能望远。又急匆匆的绕路健步登上高楼,四面眺望,胜景叠出。不远处就是2号矿井的矿区、电厂和城区林立的片片高楼广厦。近处这湿地公园内的路、桥、树、花、亭、台、廊.......。这景色、景致怎不让人欣喜满怀、情不自禁呢!"十里水乡″名副其实呀!

下了观景楼才从有关人员那里了解到:这十里湖生态湿地公园是济宁市依据塌陷地等综合规划的"一环八水十二明珠″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面积为2万亩。其中一期工程面4000亩,又分为东西两个区域。东区面积1400亩,西区面积2600亩。







唉!转游了半天光顾着观景了,竟忘记了此行的目的是追寻拍摄水鸟䴙䴘的。其实游览过程中眼睛也一直观察着人工湖上的情况呢。似乎远处的水面上确实浮游着一些常见的水鸡、野鸭、鹭、雁等水鸟,并没有发现老友所描述的那种特征的"䴙䴘″鸟呀。

眼看着日过中午,吃午饭的时间已过去个把小时,只好打道回府。




第二次再去"十里水乡″直接奔主题抓拍"凤头䴙䴘"而去。我穿过两处水中栈道后转入一片寂静的人工湖岸旁茂密芦苇簇拥的一座木桥上。这座木桥横跨两个人工湖,左右视野开阔,加之中间拱型处高于水面两米多,适宜观察。我拿出携带的一个简易麻扎,坐在一处能隐身的木桥栏杆后面。双手端着相机,眼晴盯着桥两侧的水面。但见四处少有人影。芦苇丛中"吱吱喳喳″的传来那些不知名的鸟叫声。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左侧湖面上从荷花丛里游出3只水鸟来。透过镜头望去,这些鸟儿虽然下半身浸在水中,但从头上的冠羽、头、嘴和伸直的脖颈看,与我掌握的现有资料和理解的程度相吻合,肯定是"凤头䴙䴘"无疑了。距离虽远但它们的觅食、游动等依稀可见。从镜头中还瞧见一只大鸟潜水后一会儿功夫从水下叨出一条小鱼来,招引的另一只鸟从水面上急速的游过去。

见此情景我赶紧"咔嚓、咔嚓!″的抓拍起来。尔后赶紧回放了几张才发现,我这尼康70一一200的镜头不甚给力。影象是留住了,但清晰度不咋的。

以后三番五次的去"十里水乡″拍水鸟就基本选在这处便于隐蔽又少有人光顾的地方了。









我还得耐心等待,等它们靠近到适当距离再抓拍才好。等,等了好一会它们只在那个区域活动。忽然发现木桥另一侧的水面上游来了4只那种鸟儿,而且距我藏身的位置越来越近,我那个高兴劲就甭提]。赶紧悄悄的移动机位,将镜头对准了它们。近了,心里想着再近点,十拿九稳后再抓拍也不晚。正在准备抓拍的时节,蓦然间那只悠闲游在前边的一只鸟儿"噼噼啪啪!″的连飞带蹦的回窜起来,立即引发了其它3只鸟的惊慌逃逸。突发情况下我本能反应的按下了快门。一时我也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就楞在那里。当我反应过来站起身查看原由时,突然在那鸟儿受惊吓起飞不远处的水岸边跳出一只黑不溜湫(方言为杂黑色)的野狗来。咳!竟然是它惊飞了那些鸟儿。我又气又悔,气的是那狗东西真不是玩艺,惊跑了我近距离拍鸟的"梦"。悔的是应该在那鸟儿己距我较近而未惊吓前就抓拍它几张呀!





对了,还得罗索几句,忘记了说说"䴙䴘″的身份了。据有关资料介绍:它的全名叫"凤头䴙䴘",是一种游禽。成鸟一般体长为50厘米以上,体重0.5一一1千克。雄、雌鸟相似,大小与鸭子差不多。嘴又长又尖,从嘴角到眼晴长着一条黑线。额和头顶黑褐色,枕部两侧的羽往后延伸,分别形成束羽冠。黑色羽冠两侧经耳区到喉部由长形饰羽形成的环状皱领。其基部棕栗色,头侧、脸和颏部白色。后颈、背、腰及内侧肩羽黑褐色。外侧肩羽、翼缘、覆羽和翼上小覆羽白色。前颈、胸、腹和其余下体为白色,两胁和胸侧栗褐色。脚的位置几乎处于身体末端,尾羽短而不显,趾侧有瓣蹼。瓣蹼十分发达,除了适于游泳之外,在陆地上几乎寸步难移。





"凤头䴙䴘"主要栖息在湖泊、江河、水塘、水库和沼泽地水质较好的水域内。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游泳时颈向上直伸。时见频频潜水,每次潜水时间多在20一一30秒,最长可达50秒。飞行较快,两翅鼓动有力。主要以鱼类为食,同时吃些昆虫、虾等及水中软体生物和无脊椎动物。

凤头䴙䴘分布广范,种群数量趋势稳定,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物种。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